《新闻的“律动”》这篇文章中说了一个故事:俄罗斯文学青年写道,“有个银元落在了地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改写:“有个银元从桌面上滚了下来,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无须形容词,仅几个动词、像声词,便使得一个普通叙述句有了动感,有了音律,有了视觉。《让新闻与美结伴而行——从15年前发表在〈中国记者〉的一篇文章谈起》原载《中国记者》
2011年10期
老报人穆青早在1963年就提出:“现在,有的同志尝试着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也是力求创新的一种努力。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
1982年,穆青再次谈到:“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
实践证明,新闻写作从散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用散文自由活泼、文字优美的长处来克服新闻结构呆板、语言枯燥的不足,可以把新闻写得更活、更有吸引力,从而使新闻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一位报人这样说,要摒弃那种“八股文”的新闻,那些“八股式”的文章让人看了如同吃着别人嚼过的馒头,难以令读者产生通读新闻作品的“食欲”。
孔夫子就说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古人云“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作品不厌百回改,文章莫写一句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