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历和能力杂感

(2011-09-09 09:38: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安报作品

学历和能力杂感

□ 张遂旺
  
    近日,笔者看书读报,看到不少文章提及学历和能力。

 

    鲁迅先生连中等医专都没有毕业,但当年的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都聘请他任教。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毕业,但当年的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都聘他任教。齐白石先生连小学的文凭也拿不出来,却曾被当年的中央美术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中学就辍学的启功被聘为北师大的副教授、没拿任何学位的陈寅恪成为清华教授、仅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当上了北大教师、数学仅得15分的钱钟书被清华破格录取等。这些文化名人,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才得到大家的认可。

 

    笔者还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余秋雨在桂林遇到赵本山,当时他身边有人说:“赵本山深受群众欢迎,却总被文化界看成是乡间艺人,因此他很想到您担任院长的上海戏剧学院读几年书,获取一张文凭或一个学位。”余秋雨毕竟是内行,看过赵本山的三段小品后说:“不必来读了,他应该是我们学院教授研究的对象。如果来读几年书,会浪费他创作的黄金年华。”

 

    没有学历也能成大家,也能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但面对现实,没有学历,还真在一些地方行不通。

 

    眼下,找一份好的工作,进门的第一条件就是学历,不少有才华、有能力、有水平的人,往往过不了这道门槛。笔者想说,一个人,能够多上几年学,有机会系统地接受教育,学有所成,取得高学历是值得的,但也不要太看重了那张纸,高文凭低水平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说,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才实学才是“金饭碗”。

 

    莎士比亚只接受过一点点乡镇的初级教育,十二三岁就辍学了。但是后来,他写下了三十几部世界文学经典,动用了两万多个英语单词,是历史上词汇最丰富的作家。假如,只重视文凭的话,那司马迁应该去考历史系,鲁班考建筑系,郑和去考航海系,但他们都没有。

 

    笔者认为,学历只不过是个条件而已,有这个条件更好,但没有这个条件也切莫走极端,学历和能力往往不能画等号。

 

    当自己有了工作,也就意味着学历归零。有没有能力,就看自己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否被真正激发出来,创造出业绩。只有高中文化的“新型知识型工人”巨晓林立足岗位,边学边干,革新工艺43项,独立编写出我国铁路电气化史上第一本施工教材。他的成才靠的是刻苦自学。

 

    人若没有考入或没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也不用太悲观,多少名人都是标杆。成才的路有千万条,路靠自己走。

 

    人有没有能力,全靠自己平时刻苦,工夫都在8小时之外和终生学习。因此,看学历,更重要的是看能力。

 

                                                          (2011年9月8日《安阳日报》六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