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母爱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告诫育儿 |
分类: 育儿心经 |
如果你幼小的孩子与你不亲,不知你会作何感想。我就认识这样一位朋友,自己是全职妈妈,女儿生下来基本是自己或者回娘家由自己母亲帮着带,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上班,只是隔三差五的看望一下孩子,偶尔带孩子半天,以享天伦之乐,老公上班比较忙,又贪玩对孩子不太过问。现在女儿才一岁两三个月,正是呀呀学语和蹒跚学步的年龄,有几次我发现如果外婆和妈妈一同出现,小女孩儿多半会笑着让外婆抱,而且即便是陌生人抱女孩儿竟然没有什么抵抗,木木的半天没啥反应。而更让人尴尬的是那天小女孩儿竟然搂着爷爷脖子,任凭自己妈妈和外婆如何呼唤、哄劝都不松手,最后妈妈要离开不得不强形把孩子抱走,才一岁多的小人儿竟然与爷爷生死离别般大声泣哭了好半天,那场景仿佛现在抱着她的不是自己亲妈而是一个陌生人,强行让她与自己至亲至近的人分离一般。
不知你看了这样的场景做何感想?反正我是觉得非常震惊、难以至信又不可思议,我自己也是孩子妈,妞妞三岁了,妈妈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只要妈妈在场,别说爷爷奶奶,连妞爸都得往后站,而且就算我凶她,她哭着闹着还得找妈妈,别人想劝都劝不走。周围许多孩子都是虽然白天由爷爷奶奶带,但是一见到自己妈妈就立刻投向妈妈怀抱,别人可别想碰一下了。但是这个朋友的孩子怎么回事,难得孩子傻吗?再深入了解后,我发现了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妈妈身上。
我这个朋友性格比较内向,虽然是全职妈妈一天24小时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任由孩子自己玩耍,自己则默不作声地坐在一边想事情、看电视或者做其它家务,孩子有什么需求发出声响时,也很少给予及时的回应和满足,只有孩子拉了尿了才帮助打理一下。以前还经常听说她家哪天哪天又孩子从车里掉下来了,哪天哪天又掉床了,我还觉得很奇怪,现在看这种基本状况下,发生这种事情真是太正常了,不从车里床上掉下来反而奇怪了。而当回到娘家以后,除了喂奶,其它全全由孩子外婆操办。因为需求不能及时满足,时间长了,孩子便习惯了不哭不闹的自己玩耍,反而显得特别乖巧好带。
与妈妈带相比,在爷爷和外婆那情况则大不相同,爷爷喜欢孙女,会发自内心的逗孩子开心、陪孩子玩耍,外婆也比较会逗孩子开心,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引逗、被关注、被围绕的感觉呢?所以虽然跟爷爷相处的时间较少,但是被充分满足的感觉还是让这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异常留恋跟爷爷在一起的时光,渴望跟爷爷在一起玩乐,当别人强行把她与爷爷分开时,她才会痛苦而绝望的大哭抗议。
这样看来,孩子虽然才一岁多,不会说话无法表达,但孩子的心却异常的敏感。她身体上依赖于妈妈的乳汁生存,但妈妈的默视造成了她情感的缺失,渴望被关注的本能却让她更期待与爷爷和外婆在一起,这对一个幼小的生命来说真是一件可悲可怜的事情。
说实话这件事带给我的震憾太强烈了,激动的情绪让我思路有些混乱,也不知道有没有把这件事给大家说请楚。
但我非常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自己和年轻的妈妈们:孩子不是小狗小猫,吃饱喝好就没事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即使还不会说话和走路,但一样有思想有需求。我们在满足他们温饱以后,一定不要忘了还经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精神上的交流。孩子都是非常聪明而敏感的,他们能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感受到妈妈的关爱、温暖和深情。同样如果你对他视而不见、敷衍了事,即便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再长,他也会敏锐的捕捉到妈妈冷淡、漠视、无足轻重的感觉,从而把情感的需求转向他人。而这无论孩子还是对妈妈都是极其悲哀的事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所以如果你觉察到孩子与你不亲时,先不要找其它客观理由,而是检讨一下自己与孩子在一起时,有没有投入全部的感情和精力,能不能通过孩子的哭声、动作和简单语言准确判断孩子的需求,有没有通过眼神、动作、语言和表情跟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而且我们与孩子的感情并不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成正比,而应该与陪伴孩子时情感和精力的付出成正比。
让我们都能过这个事情检讨告诫自己做一个给予孩子足够爱和关注的好妈妈吧!
被亲子推荐到首页,截图留念,谢谢亲子编辑和管理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