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差酒

(2009-03-12 08:51:38)
标签:

雷子

酒文化

酒量

喝法

孔子

中国

    酒是中国人发明的,它是不需要申报的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遗产。酒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叫人本文化、人性文化、根文化或者说母文化。孔老夫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后面肯定还有关于酒的论述,这么大的事不知怎么被他的学生记漏了,这事让俺在喝酒时常常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整部《论语》是不差酒的,孔子的酒量据说也很惊人,但总觉得还是没有给酒一个突出的地位。不过这也没关系,孔子找情人、会中华武功都被导演出来了,何况这正宗的千年酒香。把酒多倒点到《论语》中去,孔子才是一位更完美的圣人,中国传统文化才是至真至纯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恐怕谁都不敢说,中国文学不是酒文学,中国文化不是酒文化。差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差酒。

    在俺中华泱泱酒的国度中,诗言志,其实不如说是酒言志更确切。中国古代文人理所当然多是酒仙,把酒临风,情志飞扬。所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的传承者。“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这是郁闷之酒;“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这是离别之酒;“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相思之酒;“醉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抒发的是好男儿的浩然之气了;而小女子也不甘示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女人的酒,与愁混合之后,竟莫名地多出了些似水的柔情。其实,女人本来就是酒做的,只有《红楼梦》中的宝哥哥懵钝,拿出水做女儿身之类的混帐话,哄骗大观园中的姐妹们,他本来就是不怎么喝酒的哥儿,哪解酒的风情。女人是酒这个问题,国学大师们也该好好研究研究,发掘整理一下,又会有不少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斗酒诗百篇,何等的旷达与风流!所以醉后总是“大江东去”或“风花雪月”。俺不敢用斗喝酒,免得总是在下半夜醒来瞎琢磨,不但作不出什么《将进酒》之类的,连“小桥流水”都沾不上边。

    可是很少有人说俺不能喝酒的。他们理由有三:一是俺坐在那儿怎么看都像个会喝酒的,端着酒杯总是很谦虚,谦虚使人进步,喝酒也然,这让俺有时候不用扬鞭就自奋蹄了;二是没看过俺当着他们面醉过,既然大家没看过,这事俺就不展开说了;三是很少在酒场看到俺,不像有些人不是正在觥斛交错,就是正在赶酒场子的路上,这说的是俺轻易不出嘴,出嘴就不凡的意思。俺往往在人们说这些的时候就有点晕乎乎,飘飘然,有点放开了,有点扶摇直上千万里了。在这个放开的过程中俺还时常一遍遍提醒着自己,别走远了,得留点心,防着呢。俺在医院做胃镜检查时曾经一遍遍发过誓,俺不敢说再也不沾酒了,但俺必须用誓言的方式来约束自己隐秘的冲动,这种冲动有时能让俺每个毛孔都舒张开来,可怜的人啊!可一旦上了酒桌,往往过了三巡就是“打通关”,被典型环璄中的典型人物一撩拨,有了俺能适应的此情此景,便很快入了港,内心深处依旧是豪情万丈了。问题是,俺的一惯谦虚谨慎的酒风酒德,很少使人能看出俺心中的这种豪情,只看到俺面不改色心不跳,饮酒细无声,酒化春风、春风化酒了。

    最近听过这样的说法,说是能喝而又少醉的人,无论是酒场内还是酒场外都是骄子;能喝而又从来不醉的人,你得离他远点;而一喝就醉的人,你最好少和他共赴酒席。这样看来,俺就不能算是一个喝酒的人了,也就没有某些方面更多的话语权了。喝酒有三种情况:一是乐而为之,二是可为可不为,三是不得已为之。俺感到悲哀的是,给俺何乐而不为的快感少之又少矣!

    现如今有一种喝法叫“放雷子”,也叫“炸雷子”,挺有震撼效果,就是由一小杯一小杯的“感情深、一口闷”发展到一口气干了大杯,豪气干云的,酒量小的人一下就能雷倒,炸趴下。俺怀疑前些年网络开始流行的“雷”这个词,就是酒量大的这些人喝酒喝出来的,放雷子放出来的。这肯定是对中华传统酒文化发掘的结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敢说他不放雷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杯杯肯定都是雷子,诗仙词圣,没有一个不是被雷出来的。时隔这么多年,居然还有人将这几近失传的饮酒风格搜索出来发扬光大,真是太雷人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种喝法如果不申遗,就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

    中国四大国粹的又一个版本“酒、色、财、气”中,唯有酒真正成了文化和文化的使者。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色”了,这种排法让“色”沾了不少美酒的光,要不是挤到这里,往往就是让它万恶为首了。“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又是“鞭名马”,又是“累美人”,真是酒飞色舞,不怕万古愁不销!“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是酒言志的代表作了,喝的是境界,看穿的是人间烟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