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河南著名戏曲家石磊与豫剧王派创始人王素君合作的陈派名剧《春秋配·捡柴》一折


标签:
转载 |
石磊先生唱得规矩,有筋骨,好!实况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2MTQ5MDAw.html
本来么,男子演女子,若是连女子的劲道还不如,全无筋骨,那还要你作甚?格局很重要。
下面请看他们俩合作的这折戏的视频。
石磊、王素君合作的豫剧《春秋配·捡柴》一折全场视频
(2012年9月7日初稿于洛阳)
本来么,男子演女子,若是连女子的劲道还不如,全无筋骨,那还要你作甚?格局很重要。
石磊是我省著名戏曲家,他怎么演了陈派名剧《春秋配·捡柴》一折?首先说石磊是位能编、能导又会唱的戏曲家,他和陈素真先生自1979年结为忘年交后,还提出要向她学习《春秋配·捡柴》一折。陈素真于1990年8月中旬应邀到漯河为赵吟秋、张三旺排演《女贞花》期间,她在一篇题为《谈石磊改编的<女贞花>》文章中的末尾,谈到了对石磊的总体印象以及教他学《春秋配·捡柴》一折的过程。现将这一段文字引用于下:我和小石结识是在79年,他看过我的《宇宙锋》后,到宾馆给我献花束,采访我,为我写文章,那时候他还正在大学读中文系呢。我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倒不是因为他很崇拜我的艺术和仰慕樊粹庭先生,而是因为这个人对戏曲艺术的由衷热爱和执着的追求。我曾对石磊说过:豫剧界的希望都寄托在像你这样的青年身上了。他虽然很年轻,却非常懂戏,是真行家。他是我艺术上的知己,我们结下了忘年交。我曾多次给我的老朋友们写信,比如北京的王金璐、柳一真等,说我在河南又结识了一个“小朋友”。现在再这样称呼他,怕又不合适了,想不到他也接近“知天命”之年啦。他现在很作难,在爱情上遭受些挫折,还带着一个孩子。但他好学上进,对事业孜孜不倦追求,工作一点没有拉下来。他要写文章,编戏文,当导演排戏,还要抽出时间去票票京戏,还要应付社交上的活动等。最后,他还想跟我学《春秋配》捡柴一折,想通过这出戏真正掌握一点陈派艺术的真谛。我已答应他,先学唱腔,再教身上。学会之后,他还准备扎扮上演呢!但是,这个小石磊毛病也不少。年轻气盛,排戏比较急躁、武断、主观。在漯河排戏时,我亲眼目睹他把演员弄得下不来台。我也刮过他的鼻子,也难为得他掉过眼泪。这大概也是青年人必须经的一段路吧,作为过来人的我,看的很清楚。有人说过:青年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更成熟起来的。
这个折子有三个角色,主演当然是石磊本人扮演姜秋莲了。还有张春发(亦作张春华)和乳娘,男一号张春发选中了豫剧“王派”创始人王素君,他何以能搬动这位艺术大家?原来他和王素君也是开封老乡,常有接触,并且学会了王素君几段唱腔,唱的有模有样,特别是《抬花轿》中那段“回府来”更是精妙绝伦。
他们俩合作的《春秋配·捡柴》可以说是陈素真先生的亲授,并且演出版本与王红丽、田敏的版本也有诸多不同。这个版本给三位演员都提供了宽泛的表演空间,三个演员都有唱腔,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念白。石磊的三段慢板都唱的不错,保留了陈素真的原声原味。记不清是那一年啦,河南电视台一栏节目中就曾邀请嘉宾介绍过这场戏,并播放过他们俩合作的演出视频,当时记得主持人还是一位男性。我从网上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这个版本,而后来经过他们整理的这折戏版本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下面只能看这个版本了。
主人公姜秋莲在戏中按过去豫剧中的行当划分应该是小旦,按现在说法属于闺门旦的行当,不过唱法上有青衣的色彩,在表演上吸取了花旦的程式。《春秋配》是一出唱功戏,尤以“捡柴”一场最为经典,这也是陈素真大师当年花费心血的得力之作,经过半个多世纪仍久演不衰。
开始那段“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的正宗祥符调慢板唱腔,路旁花,风吹雨打,捡芦花等一些唱词为我们营造了深秋时节一派凄凉萧杀的气氛,主人公一咏三叹,九曲回肠,唱得人如痴如醉。之后邂逅张春发后,由感激而产生的朦胧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遇君子在荒郊前来问话”这一段,羞涩地将自己家庭情况及内心哀怨告诉给对方,继之在“你问他因为何事荒郊走马”一段,又通过乳娘向心上的人儿打听了他的情况,最后问道“再问他的妙龄儿可有多大,你再去问问他小房内可娶结发?”,就把张春发问跑了。这一系列复杂的感情通过唱腔和动作表现出来,同时也完成了古代少男靓女的“恋爱”过程,把一个无辜受难、矜持娇羞而又情窦初开的古典少女形象站立于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