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颖欣Chris_Hu
胡颖欣Chris_H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2,194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数码人像摄影(绘画打光角度)——拍摄时光线的投射方向(不同光线角度对画面的

(2014-08-06 12:51:07)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国戏曲
这个文章要转。因7月27号的演出遇到脚灯过亮形成逆光的问题,使很多剧照尤其是古装头的作废,郭佳炜的霍小玉扮相漂亮但几乎挑不出一张像样的剧照,我的响屧廊从剧照到录像完全拿不出手。脚灯是歌剧常用,因舞台很深,演员离台口远;在戏曲这样浅且常要前站的舞台,脚灯太亮,鼻子的阴影也向上跑,就无比诡异。这次演出凡是看得过得去的剧照,大多是离台口远或侧身的。下次想办法改进。

数码人像摄影(绘画打光角度)——拍摄时光线的投射方向(不同光线角度对画面的影响)

转自蜂鸟网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投向被摄者,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大约0°~15°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顺光,如平面图A所示。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者面部及身体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小,画面的影调比较明朗。采用这种照明方法,被摄者面部及身体的立体感主要不是靠照明光线的明暗反差形成,还是要靠被摄者自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如图3-11所示便是顺光照明的效果,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被摄者面部和手臂的立体感主要靠它们本身的起伏造成的影调上的明暗变化。与其他照明光线相比较,采用顺光照明时,由于被摄者的阴影面积较小,所以立体感较弱。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55/ce8umYXOuJl5Y.jpg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56/ceydoaoXMm1Ng.jpg
图3-12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57/ceNcFvpLQjVVc.jpg
平面图A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后方一侧(左侧或右侧)大约与镜头光轴构成30°~60°夹角的方向投向被摄者的照明光线叫做前侧光,(如平面图日所示)。它的特点是被摄者的面部和身上大部分受光,产生的亮面大,形成较明亮的影调;被摄者的局部不受光,而产生阴影,表现出被摄者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种采光方法的特点是被摄者的立体形态表现得比顺光照明更好,而且影调也比较明朗。所以,它是拍摄人像(室内、室外)常用的一种光线,如图3-12所示。可以看出,被摄者的面部约有2/3的部位直接受光,形成亮面,阴影面只占小部分。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60/ce49PZJcafdis.jpg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61/ceJnO61y8J77c.jpg
图3-12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62/ceP9cu3WFs7WE.jpg
平面图B

(3)侧光

  来自照相机一侧(左侧或右侧)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90°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侧光,如平面图C所示。它的照明特点是被摄者的面部和身体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处在阴影中,面部和身体部位的立体感最强,有利于表现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起伏状态。虽然侧光照明使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阴影面积增大,整个画面的影调不像顺光和前侧光那样明快,但调子并不沉重。灯光从照相机一侧约90°的位置投向被摄者,人物一半受光,一半处在阴影中,立体形态表现得较好,影调适中如图3-13所示。这时,由于被摄者阴影面逐渐加大,因此对阴影面的调子应严格把握。如果光线的强度和阴影的调子比较合适,就不必调整阴影的亮度,可直接拍摄。假若光线过强,阴影太重,就需要用反光板或其他补光方法将阴影的亮度略加提高,达到所需要的影调效果。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71/cecuZFiTFeWjo.jpg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72/ceTVD5ZGSHkbI.jpg
图3-13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73/ceqBrnhcaLg.jpg
平面图C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斜前方(左前方或右前方),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20°~150°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侧逆光(如平面图D)。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积大,所以影调显得比较深重,如图3-14所示。采用这种照明方法,被摄者的立体感比顺光照明要好,但影像中阴影覆盖的部分层次表现较弱。在此种情况下拍摄人像,对人物暗部影调的控制和调整尤为重要。一般说来,阴影面曝光不宜过少,以免影调太深太重。通常使用反光板、电子闪光灯等辅助照明工具适当进行补光,提高阴影面的亮度,修饰阴影面的层次。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81/ceFxOtqEQnY3w.jpg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82/cerIyp7m6P7QE.jpg
图3-14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483/ceds0kFphkS2s.jpg
平面图D

(5)逆光

  逆光是来自照相机对面,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70°~180°夹角的光线,如平面图E所示。它的照明特点是被摄者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影调显得比较沉重,阴影面的立体感也较弱。在大部分情况下,用逆光拍摄人像需要利用辅助照明手段对被摄者的阴影面进行修饰,或通过额外增加曝光量保留被摄者阴影面的层次。采用逆光照明,有时可以在人物的头发和肩上(有时也在脸上)形成明亮的光斑和轮廓,而被摄者面部处在阴影中。采用这种光线拍摄,最好是选用暗调子的环境做人物的背景,以衬托出被摄者明亮的轮廓,并把人物从环境中烘托出来(如图3-15所示)。

  对于光线投射方向的选择,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与户外人像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照相室人像可以通过摄影者任意选择照明灯光的位置达到照明方向的变化,而被摄者的面向一般并不需要为适应投射光的方向而变动。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则不然。由于室内窗子的方向是固定的,如果要求照明方向的变化,只能依靠变动被摄者的面部方向来解决(如果在室内特定环境中用灯光照明则另当别论)。至于户外人像,照明方向的变化既可通过选择阳光投射的方向,又可借助被摄者转动面部以形成所要表现的光线效果。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541/ceQ0Il4AQM6nk.jpg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542/ce1LhRzE9IMKM.jpg
图3-15

http://img2.fengniao.com/product/21_450x337/543/cesessyX7PQw.jpg
平面图E

补充:

人像摄影的光线处理,除了要注意投射方向的变化以外,无论在户外拍摄还是在影棚闪光灯下拍摄,还要考虑光源位置的高低,它也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投射光的高度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通常高度、顶光、脚光这3种情形。

(1)通常高度

  在拍摄外景人像时,由于太阳高度的不断变化,阳光的投射高度也会随之改变。在早晨拍摄外景人像,太阳的位置略高于被摄者,被摄者面部的眼窝、鼻子、嘴、下巴的投影浅淡,光线柔和,适合拍摄人像。九点钟左右的光线,因太阳已渐渐升高,这时拍摄人像,所产生的鼻影要长一些,眼窝、颧骨、鼻子、嘴的影子也比早晨略重一些,但这些投影并非过长过重,仍是较好的拍摄光线。通常没有特殊要求,在影棚拍摄人像的布光高度基本属于通常高度,如图3-16所示。


http://www.cphoto.net/Files/BeyondPic/2008-7/22/ce6sCNMWSDqRc.jpg

http://www.cphoto.net/Files/BeyondPic/2008-7/22/ceckHZPn99pX.jpg
图3-16

(2)顶光

  光源来自被摄者的上方。如正午的阳光,由于太阳处在被摄者头顶,面部受光上亮下暗,鼻影、嘴影重而长,颧骨突出,呈现顶光效果,一般说来,不利于对被摄者的造型。假若被摄者属仰视姿态,这种光线便不会在被摄者面部产生很长、很重的投影。在影棚拍摄人像一般不单独使用顶光作为主要照明光源,只是用来做修饰光或发光,如图3-17所示。


http://www.cphoto.net/Files/BeyondPic/2008-7/22/ceiPlv6hBCbg.jpg

http://www.cphoto.net/Files/BeyondPic/2008-7/22/ceMwTkgSKH9y6.jpg
图3-17

(3)脚光

  光源来自被摄体下方。在拍摄外景人像时也会遇到投射光线低于被摄者的情况,如水面的反光以及放置得很低的反光板等,这时会形成脚光照明效果。在影棚内通常放置在人物前下方的地灯所产生的光线就是脚光,所以在影棚拍摄人像很少使用独立的脚光来照亮被摄者,通常都是配合其他灯光使用,主要用来修饰下巴的阴影和消除被摄者的眼袋,如图3-18所示。

  在户外用自然光拍摄人像,由于光源的高度是不能控制的,必须等待太阳的变化,所以很难遇到理想的投射光高度,达不到所要表现效果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可以利用白布遮挡阳光,利用反光板反射出的光线照明。采取这种照明方法,被摄者的光线效果可以根据摄影者的意图进行控制,不过,有时会遇到人物的光效与背景的光效不太一致的情况(比如用反光板照明时人物的光线高度适当,而照明背景的光线却是顶光),此时应尽量使用较大的光圈拍摄,使背景的光线效果较为模糊,显露不出与人物光效的明显差异。以上仅就户外人像而言,对于影室灯光人像及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光源的高低同样会影响被摄者的造型。


http://www.cphoto.net/Files/BeyondPic/2008-7/22/cep3ZeUCJCZSQ.jpg

http://www.cphoto.net/Files/BeyondPic/2008-7/22/ceUJiQ59hlrg.jpg
图3-18

3.2.5光比

  光比是指照明被摄者亮面和暗面的光线强度之比。拍摄时采用不同的光比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拍摄人像常用的光比有1:1. 1:2. 1:4.  1:6(如图3-19、图3-20、图3-21、图3-22所示)。光比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首先要使用测光系统对被摄者亮部与暗部分别进行测量,测得的两个数值分别是亮部的光圈系数与暗部的光圈系数,这两个数值之间相差级数的平方就是被摄者亮部与暗部的光比。如果两者之间相差一级,那么光比为1:2。

  例:F8与F5.6光比为1:2
     F11与F8光比为1:2
     F11与F5.6光比为1:4

  通常,形成光比的有两种光线,就是主光和辅光。

1.主光

  主光是布光中占支配地位的光,常称为“基调光”或“造型光”。这两种说法都对,因为主光决定着景物的“调子”(高调或低调),其位置会产生高光和阴影所形成的造型轮廓。相对地说,如将较柔的光选作补光,则较强的光线常被作为主光。主光主要用来照明被摄对象的高光部位或亮部。

2.辅光

  所谓辅光,就是在主光未能完成照明任务时,所使用的辅助照明的光。通常是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位置、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让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合适的曝光。

  仅有辅光,其提供的照明效果相当平淡,也无法显示一个立体的、令人满意的轮廓或造型。这种光线不能产生重要的高光,所以许多摄影师采用一种相对柔和的光源。较大的柔光箱或大范围的漫射光线常被用作辅光。

  光比影响着人像摄影的影调反差、细部层次和色彩效果。光比较小时,被摄者亮面与阴影面的亮度差别不大,影调反差较小,比较容易表现出被摄者亮面和阴影面的丰富层次和色彩;如果光比太小,影调又显得过于平淡,立体感也较弱;光比大,被摄者亮面与阴影面的影调反差大,调子显得较硬,被摄者亮面与阴影面的色彩较难兼顾,细部层次也会有所损失。一般说来,拍摄人像光比不宜大于1:6。一般多用于1:1或1:2这样的小光比,无论对黑白摄影还是彩色摄影都是比较常用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