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颖欣Chris_Hu
胡颖欣Chris_H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283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唱京剧《杜十娘》“月暗星稀二更后”

(2011-06-26 16:27:31)
标签:

京剧

荀派

荀慧生

杜十娘

韵白

二黄慢板

文化

流派

戏曲

分类: 中国戏曲

下午唱的京剧大师荀慧生六大悲剧之代表作《杜十娘》“归舟”一场的二黄慢板“月暗星稀二更后”,前面有大段难度极高的荀派韵白。没开嗓没试唱,一次成型,one take。只加了动态延迟和简易混响。

 

刚把前年参加北京卫视节目的视频截图跟这次的音频做成了音频相册:

在剧场演出的话,感情会更投入得多,录音时耳麦总是要扶着,分心。

 

唱词:

 

月暗星稀二更后,
真个地惨与天愁!
想当初在院中百般赌咒,
说什么天长地久到白头!
到如今夫妻们难久守,
谁知恩爱反成仇!

 

今时太多内行认为荀派也应该用高调门尖嗓子来唱,认为没必要学荀慧生晚年的粗嗓子。

 

但是荀派最重要的是以情带声,意在笔先,窄细高亢之声相对于荀派所需要的感染力的标准来说显然不够。

 

再者,荀派的感情比较写实,基本属于浓墨重彩,会使用各种美好或糟糕的音色来塑造人物。在剧中人情绪激动时,声线要连而不断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唱到悲情处更是相当宣泄,可是很多细致的小腔却必须收得柔和巧妙,这种矛盾的难度就更大。

 

音域越高,劲头越冲,小腔越难以柔和,挥洒自如的大写意变成铁画银钩,也就不是荀派的劲头了,娇憨、妩媚、惺忪、慵懒的特色也会大打折扣。尤其很多女演员嗓音本来就窄细,还一个劲儿吱吱溜溜地扯高音,好听嘛?

 

像这段二黄前面念白里的最后一个“苦”字,基本就像在走钢丝,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手,还不能与程派的风格混淆,需要极高的技巧。如果调门高了,控制方法就会改变,不想程也不得不程了。

 

我在这个录音里并未死学荀慧生先生晚年音色,而更接近他中年的风格,总体上是遵循荀派从人物出发、情感为先的宗旨,有些劲头跟官中的习惯有很大出入,比如尾腔落音时往往不强反弱,不靠强音要好儿,还有叫板的极弱长音,这两个劲头都是近年才豁然开朗并找到了方法。

 

然则即使知道方法,也必须有相当的唱念功力才可能做到。要学流派,必须先把官中通大路的东西学扎实,才不容易出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