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颖欣Chris_Hu
胡颖欣Chris_H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76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系《棋盘山》——荀派名宿王紫苓先生上海之行

(2009-11-20 03:27:30)
标签:

京剧

棋盘山

荀慧生

荀派

王紫苓

孙毓敏

李薇华

宋长荣

朱俊好

张逸娟

娱乐

分类: 中国戏曲

荀门四老将合影:

 

情系《棋盘山》——荀派名宿王紫苓先生上海之行

 

从左至右依次是:宋长荣(75岁)、孙毓敏(70岁)、王紫苓(78岁)、李薇华(78岁)。

 

这张照片是78岁高龄的王紫苓先生在为熊明霞第四次赴沪传授荀派名剧《棋盘山》时,与荀派名家李薇华、孙毓敏、宋长荣诸先生合影。王老和李老是初次见面,李老见到王老特别亲切,拉着手说不完的话。

 

这次说戏,孙、李、宋三老之外,在场的还有张逸娟老师。

 

孙毓敏老师为弘扬荀派做了大量工作,她毫不保守,把诸多荀派名家组织起来,让自己的弟子向其他荀派名宿学习,兼取众家之长,抢救了《棋盘山》、《卓文君》、《鱼藻宫》等一批濒临失传的荀派名剧,然后才有了这次京津沪等地巡回演出的荀派专场。

 

宋长荣老师真是实在人,他在开会发言时说自己很惭愧,这次演出的《卓文君》一剧是李薇华老师传授给他,他再教给弟子朱俊好的,自己只是挂个名。出了成绩不居功,难能可贵。

 

《棋盘山》这个戏难度极大,文不文,武不武,分寸极难拿捏,而且用的是旦角戏里罕见的双刀,两把刀的位置要交相呼应,不能一顺边,荀派更有很多特别的持刀式子,比如唱二六时用腋窝或肘窝夹刀,一般演员都不知道怎么拿双刀,搞不好就会像卖糖墩儿的,更不要说演练对阵了。王紫苓先生是1953年在北京向乃师荀慧生先生学得,以她可以反串《白水滩》等武生戏和擅演《大英杰烈》、向宋德珠先生学过宋派《扈家庄》的精湛武工,这个戏自是胜任愉快。

 

熊明霞是孙毓敏、宋长荣两位老师的弟子。这次向王紫苓先生学习《棋盘山》,凭着她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不仅学戏进度很快,在短短一个多月就基本掌握了这出戏的基本内容,而且演出成绩不俗,让王老很是开心,鼓励她继续努力,在人物体会上不断深入,把这个戏加工成千锤百炼的精品。

 

在说戏和演出的前前后后,熊明霞的夫婿金喜全在很多细节上的细心和聪明,让王老印象很深。熊、金是夫妻档,演出这个戏的配合相当不错,假以时日,还会有更佳的表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津门看到他俩合作的这出荀派名剧。

 

情系《棋盘山》——荀派名宿王紫苓先生上海之行

情系《棋盘山》——荀派名宿王紫苓先生上海之行

 

这次比较遗憾的事情,是演出公司把《棋盘山》艺术指导的名字顺序搞颠倒,把和王紫苓先生一起去上海的孙元喜的名字写在了王老前面,而且把王老的名字写错,写成了“王紫芩”。熊明霞夫妇第一次来津学《棋盘山》时孙元喜看了个大概,后来王老教学时他主动要求替王老示范,还在他自己抄印的剧本封面印上是他整理的,实际上这个戏是王老改编整理。王老为人善良,不好意思说什么,但这个事情还是应该说清楚的。

 

王紫苓先生的原版整理剧本手迹。

 

情系《棋盘山》——荀派名宿王紫苓先生上海之行

情系《棋盘山》——荀派名宿王紫苓先生上海之行

 

早在上周以前,我在小生的戏迷圈看到演出公司的广告时,跟帖指出错误,对方回复说这就改正,但多日后还是没有改。我找到演出公司的网站,也是一样的错误,遂给网站留言,也是无济于事。后来得知孙毓敏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海报和宣传页都已印好,无法挽回了。

 

情系《棋盘山》——荀派名宿王紫苓先生上海之行

 

虽有一些小的遗憾,到底是传下了这出《棋盘山》,王老很是欣慰。熊明霞、金喜全这出戏未来还可以更上层楼,祝贺他们此剧首演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