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颖欣Chris_Hu
胡颖欣Chris_H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6,959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2009-04-26 12:32:10)
标签:

京剧

程派

中国大戏院

锁麟囊

娱乐

分类: 中国戏曲

昨天下午,应师兄陈学欣和他的学生董丽君女士之邀去看学欣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的全部《锁麟囊》,这是90年代以来(再早我不知道有没有)天津票友第一次以一个人主演到底的方式在中国大戏院演出此剧。这次演出的标题是“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105周年程派演唱会”,演出内容就是由陈学欣与天津京剧院合作的《锁麟囊》全剧。为了这次演出,学欣和董姐花费了许多心思,前前后后准备非常细致周到,还特别邀请了北京的张继安先生和程砚秋先生的公子程永江先生夫妇来看戏。为了让扮相更佳,学欣专门减轻体重9斤之多,这让我很担心他的嗓子,因为药物减肥是最伤嗓音的,而《锁麟囊》一剧对嗓音的消耗本就极大,何况还要载歌载舞。除了嗓音和体力方面的考虑,心理素质也很重要,不要说票友,就是专业演员每次上台前也会莫名的紧张,甚至严重影响发挥——老话有云“上台道行减一半”是也,何况这次登台是在中国大戏院!昨天的演出现场让我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剧场效果非常之好,虽然是全剧,学欣的嗓子居然比上次只演最后一折时还要好得多,表演状态也相当松弛,完全不需要担心。

 

周五为等学欣的消息,一天没有安排其他事情,也没有去工作。为了生计,昨天还是抽时间出去干活了,收尾工作比我预料的要慢很多,全部忙完赶回家里再打车出发已是下午三点。到我赶到中国,已经是三点半以后了,与我和学欣熟识的陈、常二位大仙都早已入场就座很久了,其间来过好几个电话催驾。

 

进到剧场,正好演到“一霎时”那段,赶紧找个前排座位坐下。京胡特邀了钟世章先生的公子钟长江先生,乐队和演员班底是天津京剧院的,京二胡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琴师,月琴是王程老师。除了极少几处地方因为宗法版本不同的关系出现少许不和谐音外,乐队的配合还是比较严实的,仅仅排练两天就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是难能可贵。钟先生的琴艺发挥极佳,而且极有分寸,花过门的使用恰到好处,绝无硬山搁檩之感,既能出彩,又一点不搅戏,充分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观众献给琴师和演员的喝彩声此起彼伏,剧场效果非常理想。我在杨沔先师这边的另一位师兄孙长军为学欣化的妆也比以往更光彩照人,加上学欣体重骤减更显苗条,整体效果增色不少。

 

为了捕捉到钟长江先生的镜头,我离开座位去小边台口拍照。可惜数码相机似乎对那块和皮肤颜色近似的大幕更感兴趣,人像面部总是不能很好地聚焦,倒是幕布的花纹拍得都格外清楚。正要退回座位,发现一位老太太已经占了我的位子,这边前排没有空座了。我只好绕道剧场中部向大边移动,想去大边拍几张另一个角度的剧照。正急急行走间,忽然有人在我右臂大力拍了一下,缠在右手腕上双手拿着的Canon SX100相机竟然被打到了地上!那人还在喋喋不休地和我说话,定睛一看,原来是程派小组的郭姐,好像也跟杨沔先师学过一些,去年和平杯天津赛区第一轮入围过。她是很久没有看到我,见我匆匆路过,喊了我两声,看我没有听见就出手拍我。这位大姐是莽撞出了名的,想不到她手劲这样大!我是练过几天花拳绣腿的,经常拍照手也比较稳,为防相机跌落还专门套在手腕上,不料这一切都敌不住她那巨灵之掌!她看我反应不对,顺着我的视线才看到从1米多高跌落地面的相机,也吓了一跳,说要赔我。说来也巧,相机这东西最不禁摔,偏偏这次落点极巧,因为是开机状态,SX00的镜头向前伸出很长,落地时正好是底部朝下,除了多了几处划痕,拍照功能还算正常,镜头也没有发现破碎的迹象。幸亏是开机的,如果是关机状态,怕是要以其他角度着陆,那些易碎的光学元件肯定就要倒霉了!

 

尽管貌似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摔过的机器肯定是不能和原来相比了,以后肯定会出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刚才从电脑导入图片时就反复二十几次不能启动,最后一次才成功。这个相机虽然不贵,去年春节后买来才¥2190,却是祖母老大人把她积攒多年的微薄积蓄给了我,我这个穷小子才能买得起,所以对我来说意义非常,有一条划痕都会觉得心痛。念及她是出自好心,又有同门之谊,这一次的意外,自然让我发作不得,可是心里却是郁闷之极!

 

演出结束谢幕时,专程从北京赶来观剧的程永江先生上台表示祝贺,并送给学欣他亲自书写的“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八个大字的卷轴,对学欣的这次演出和多年来对程派艺术的执着予以肯定。可惜我当时也上台去了,角度不好,没有拍到。

 

闲话少说,贴几张剧照。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一霎时把前情俱已味尽。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钟长江先生和王程老师珠联璧合。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到如今囊赠人娘又丧命,亲娘丧命,儿的娘啊!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乐队全景。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这张的感觉有些过于亲密了。别人家的孩子到底不是自己的,也许两人的面部可以不贴这么近。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御风飞行ING……好轻功!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好高的一座烂尾楼!上去会不会有危险?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上楼?恁娘那母老虎会吃了我!怕怕!我不去!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风驰电掣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朦胧也是一种美……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手托囊思往事珠泪难忍!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看什么?锁麟囊!这个地方也有个好儿。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你叫什么名字?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六月十八日出阁,今已六载。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一手没露呢,你倒先红了!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木能生火,留神烫!”韩庆这个茶壶姿势很标准嘛!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钟长江先生全神贯注。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怪事年年有,没有今天多!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猛抬头见老娘笑脸相向,儿的娘啊!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问一声老娘亲你来自何方?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老天爷他还我珠归掌上,见我儿不由我喜笑非常!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到此时倒叫我有话难讲……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啊,儿的娘啊!儿不知因何故换了衣裳!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请上受我一拜!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愧我当初赠木桃!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谢幕。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加唱。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陈家父子与程砚秋先生的公子程永江先生(左三)。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陈学欣与程永江(中)、钟长江(右二)先生。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陈学欣与他的学生、这次演出的策划人董丽君女士(右)。这次演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董姐忙前忙后的运筹帷幄周密安排。谁说女子不如男?

 

纪念程砚秋大师诞辰程派演唱会-陈学欣献演《锁麟囊》

陈学欣和他家小公子。

 

这次演出无疑是成功的,二楼我没有去看,一楼可以说是满座了,空位极少。观众的热情很高,喝彩和掌声都毫不吝惜。演出后谢幕时出了两个小插曲。

 

一件是加唱之前,剧场工作人员在谢幕不到两分钟时就拉上大幕,然后就把大部分灯光关掉,只从舞台最高处洒下一线昏暗灯光,既不顾观众要求加唱的要求,也不顾演职人员还在台上未曾离开,更不顾上台道贺的77岁高龄的程永江先生在昏暗中行走是否会有危险。恶劣的服务态度引起了观众的不满,一位大姐打抱不平,高声叫骂,而且还动了手,有观众开玩笑说:“开天辟地头一回,要砸中国大戏院!”周围的观众似乎都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足见中国大戏院不得人心已久。上次伶票合作演出《锁麟囊》时就是这样急匆匆拉幕,害得许多人连花都没有献上。这次的纪念演出,他们又故伎重施,不仅是对演员和观众无视,对程砚秋大师的在天之灵也是一种侮辱。屡次三番,观众的不满不爆发才是怪事!

 

打人自然是不对的,但有时候和平的抗议似乎远不如激烈手段奏效,也是无奈。在她和其他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大幕拉开,灯光复明,加唱才得以进行。我和常离开时,看到剧场外面剧场保安带着那位大姐匆匆走过。听说那位大姐心脏不好,保安应该不敢动手,希望她平安无事。

 

中国大戏院是有70年历史的老牌戏院,戏院领导应该想想什么样的服务才能与这个品牌相称。观众是买票入场,演出人员也交了高额的场租费用,要如何对得起大家花的每一分钱?蛮横无礼的服务,换来的当然会是兵戎相见。

 

另一件是观众强烈要求加唱,但是京剧院的乐队人员坚持离开。得人钱财,却不能善始善终,和中国大戏院的服务质量有得一拼了。最后只好由钟长江先生自己操琴,为学欣伴奏了《汾河湾》的四句西皮快三眼(一般说是西皮原板,实际上这段的节奏是快三眼,也有称西皮中板的,和《武家坡》、《大保国》等剧种与生、净对唱时的真正西皮原板不同)。虽然只是一把弦儿拉,一个人唱,观众依然听得很投入,前两句甩腔和第四句结束时都有掌声。

 

 

 

既是演出,肯定是有得有失的。好的地方不用多说,看剧照就知道观众的满意程度,台缘出奇的好。学欣的舞台经验和身段功夫,在津门同时代到最新一代的旦角票友里无疑是佼佼者,也正因此,他敢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舞台实践中做一些小的改动,于规范中透出新意。这次演出中的细节改动就有不少,有的是出于应急的临时变通,这也是他认真准备的一个表现。

 

就我看到的几折来看,学欣的人物把握是很好的,唱“一霎时”那段几乎落下泪来。唯独最后一场“换硃衫”的出场,他这一次和上次不同,是一溜小跑“飘”出来的,固然得到了喝彩,但有些脱离人物的身份和此时此境的心情,许多人都觉得奇怪。不仅如此,在这个出场前面的几锣里,饰演碧玉的韩庆还做了两下背身儿亮鞋底的逗趣身段,也是以前没有的,有些搅戏,因为这时观众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即将再次出场的薛湘灵身上,不应分神他顾,也有观众在台下当时提出批评,认为“欺了主了”。

 

事后,我们才得知当时是赶着换行头,腰包也要解下来另换,偏偏薛家那一大家子的过场部分交代得太快了些(不同的路子才在一起排练了两次,配合到这样已经是很不容易),造成时间来不及——马上就要上场,行头还没换完!就请韩庆在前面尽力拖延,鼓师的锣经也打了两遍,学欣在第二遍锣里终于换好行头急匆匆出场,不得不临时变通一下,居然可以要下好儿来。这也就解释了韩庆为什么要加最后那组身段,他还就是不能让观众的注意力放在来不及上场的薛湘灵身上!同时这组身段也争取到了几秒钟的宝贵时间。学欣在出场时挽了个花儿,为的是把观众的眼神再领回到薛湘灵这里,果然奏效,观众注意到了,而且给了好儿!学欣和韩庆这份应变的急智真不简单。

 

因为时间匆忙,腰包没有系牢就上场了。有观众眼尖,看出他这场有一处类似提裤子的动作,却不知他真是在以尽可能不明显的动作检查腰包。

 

瑕不掩瑜,这次演出的成功无可质疑,希望学欣在艺术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前进,取得更大成就。最后,祝贺演出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极思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