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颖欣Chris_Hu
胡颖欣Chris_H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7,226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思金福田先生一二事

(2008-08-24 00:45:59)
标签:

京剧

马派

马连良

金福田

太极

文化

分类: 中国戏曲

近日惊闻北京马派名票金福田先生于8月16日去世,享年84岁。京剧界又少了一位前辈大家,可惜!

第一次看到金福田先生,是1996年10月10日,一个周四的上午,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第三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正在这里举行。时年72岁的金老作为当时年纪最长的参赛选手,正好被安排在这一场。当时的安排是每天早晚各一场,节目相同。我和常淼去看的是早场。印象里,我似乎只看了这一场比赛,节目有金福田先生的《苏武牧羊》、湖北吴杰老人的《红娘》(据他说是学自醉丽君一派)、新疆杨晓芸的《西施》、上海李健的《红线盗盒》、天津崔晓云的《击鼓骂曹》。有趣的是,本场这几位我记得名字的都拿到了那次十大名票的称号,占了半壁江山——其中金福田先生荣登榜首,吴杰老人位居榜眼——我可能还遗漏了其他在本场也拿到十大的几位,只能确定后来同列十大的广东余建明先生(这位好像是唱小生的前专业老先生,戏码好像是《借赵云》,据说相当了得)不在这场。

金福田先生那天唱的是《苏武牧羊》“登层台”一段,记忆中似乎没上小生。这段二黄导板、回龙接反二黄原板的经典唱腔,72岁高龄的金老唱来依然满宫满调。可能是声带老化的原因,马派唱腔特有的“符点”在导板一句没什么体现,其他方面却是无可挑剔。虽然据说那届个别问鼎十大的选手有些内幕,但是金老的第一名绝对是胜在实力,有些选手的表现和他根本没有可比性。

那一届和平杯可能是参赛的前专业演员最多的一次,除了从小坐科的金福田先生和广东余建明先生外,似乎还有几位(主要来自广东),忘了是不是也在这场的广东选手、前专业武旦演员曹雅敏以《挡马》名列探花。因为前专业演员太多,当年被内行前辈批评是专业的欺负票友来了——当然,这句主要不是针对以唱工出赛的金福田先生而言的,比如广东这位前武旦演员,虽然念白带有明显的广东口音,但是那一招一式岂是一般票友可以比得了的?余建明老爷子的功架更不用说。虽然有胜之不武之讥,但是那一届和平杯确实因为他们的出现增添了许多光彩和看点,尤其是以神情做派和武工为重点参赛并具相当水准的选手众多,连真正票友身份的湖北吴杰先生、天津武生名票张广发先生等也是唱作俱佳,看得着实过瘾!以至于对后来几届和平杯总是提不起兴致,至今没有现场看过一次,连比赛录像都没看几个人的。

第二次看到金老是在他78岁那年,大概是2003年(年份记不清了,但我复出票界是在02年,天乐重新开张是2002年9月26日,金老似乎不是同年来津的)的10月,他和北京的杨永树先生、叶庆柱先生等人一起来天津参加在劝业场天乐戏院举办的京剧演唱会。当时我因为多年不唱,气息问题很大,总是感到气短,如《楚宫恨》“怀抱着年幼儿好不伤情”一类气口繁密的大段唱腔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很凑巧,杨永树先生这次唱的第一段就是《楚宫恨》的这段慢板。杨老在北京张派的声望,大抵和我的恩师郑光信先生在天津相当,他俩又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他的演唱我自然是格外关注,一边看一边暗自揣摩他如何行腔用气。

记忆中,杨老好像加唱了一段《望江亭》“蒙师父发恻隐”的二黄摇板接原板,然后就是金老登台了。老爷子那天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内着白衬衣,精神矍铄,风度翩翩。头段唱的是《苏武牧羊》“叹苏武”的二黄慢板,神完气足,一句一好儿。唱完观众非要他加唱不可,老爷子问要听什么,居然有人喊:“《借风》!”我当时就想这几位要听《借东风》的观众太不体恤老人了!那么大年纪的老人家,刚唱完一段,《借东风》那么大段,别把老爷子累坏了!本来几乎所有人都以为金老会同观众商量是不是换一段,不料金老只是想了一下,欣然应允!这可把前后台听戏的乐坏了,同时却不免担心: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返场唱这么大段的,还行嘛?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自己可是为老爷子捏了一把汗!

“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这句二黄导板,金福田先生唱得一波三折,沉稳中不失险峭,连后面的回龙和原板的头句大腔都是满堂的好儿。唱到原板一半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老爷子累了,但还是凭着丰富的临场经验和深厚的功力完成了这段即使在年轻人也决不轻松的高难度唱段,善始善终,观众的满意自不在话下。金老演唱时西装上衣是敞怀的,发声用气一目了然,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如何吸气、提气、吐气开声,暗自揣摩,若有所悟。

金老从上场门下台正好路过我这边,我向老爷子道贺,对他今天的神勇表现佩服不已,并问他老人家高寿几何。虽然不认识我,金福田先生还是很高兴地对我说,他已经78岁高龄,年纪虽然大了,气力和嗓音不及当年,好在还有多年练就的用气功夫,没有晾在台上。金老告诉我:“要用太极气。”这句话我当时是似懂非懂,直到今年才能完全理解和做到一些皮毛。如果没有金老这句的提醒,也没有用心观摩过他的演唱,恐怕到现在我还在为气息问题而苦恼。

感谢金老!

金福田先生千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