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京剧窦娥冤六月雪程派 |
分类: 中国戏曲 |
周日和老董、陈涛、小李、二爷、德军、九爷、小张等朋友在南开活动了一回,玩了差不多一个下午,都很开心。除了丫头小张没唱之外,德军、二爷等人都唱了几段。
前晚只睡了两个小时,嗓子倒没受太大影响,比较在家,所缺的是很久不练声了,嗓音容易疲劳,不像94年那阵可以一个人连续调嗓四个小时。我第一段唱的是《六月雪》“坐监”的二黄慢板,这是我自五月份完全解决了梅派的口型和丹田气两大难题以来首次尝试用基本不张嘴的口型演唱程派,因为发声方法不同,保持口型相当难做到。电影里程砚秋先生口型很小,虽然不是同期录音,但是见过他演出的前辈认为他舞台上口型也是如此,学程派者的口型如果偏大肯定是发声有问题。虽然程先生的演唱境界无法企及,至少在口型上可以靠近一些。
程派相当消耗嗓音和体力,我平时很少吊嗓,更少唱程派,因为喜好的关系,“坐监”一段从94年以前就会,可是总共上弦不过四次,行腔换气都相当生涩。为保持在只开一线的口型仍可以把开口音唱得响亮,发音位置的临时调整牵扯了不少精力,唱法上乏善可陈,有些吃力,但口型仍然保持住了,开口音比梅派略张,但还是很小,已经不像去年以前口型虽也不算大但能明显看出下颌过于紧张的丑态,唱法问题留在以后改进。
这次活动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中间下来给德军说腔的时候忘了保持说话声音的位置,不科学的发声把嗓子完全闷回去了,声带振动总是不能聚到一个点上,而是散漫的一片,发不出气泡音,唱《二进宫》第二段慢板时嗓音始终不在状态,后面对唱的高腔更是歇斯底里,只好请德军代劳。很奇怪,平时说话再多也没事,就是不能说戏,一说戏就不自觉地特别挤压声带,大抵是怕吵到旁人而不敢让声音达远的缘故,所以说得再少也会严重影响嗓音。张艳秋老师的嗓子就是说戏给逐渐毁掉的,我也应该注意了。
在活动的后半段时间里一直在努力找到气泡音,可是恢复得很慢。二爷来得晚,一时想不起该唱什么,我说唱《搜孤救孤》吧,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出戏,两段二黄原板之间我给搭了架子,嗓子这一会恢复得还成,不过小李没怎么听过这出,在我扳慢速度唱青衣腔时一时跟不过来。
京胡:李燕东 京二胡:董庆宏
前一篇: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