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其典出自南朝宋人殷芸所撰《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上扬州”指当宰相。六朝时以扬州刺史为宰相之职,所以“上扬州”即指担任扬州刺史,也就是当宰相。“腰缠十万贯”是说富之极,“上扬州”乃谓贵之极,“骑鹤”就是成仙极乐之极也。
很多人因为这句话,对名城扬州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扬州人也常以此句自豪。但读一下《越缦堂日记》光绪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戊寅条,就会知道这句话中的“扬州”实指建业,就是今天的南京。
历史上以扬州为名的州、路、府有多处。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国扬州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吴国扬州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灭吴后,扬州治所就合并在建邺(即建业,后又改建康),经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直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才改扬州为蒋州,移治石头城。今天的扬州市在秦汉六朝时,为广陵县、江都县、邗江县,隶属广陵郡、南兖州等,北周时期南兖州又改名吴州,治所在广陵县,隋开皇九年才由吴州改为扬州,治所在江都县,就在今天的扬州市。
当然隋唐以降,扬州富丽繁华,全国无出其右,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借来用用,大家也觉得理所应当了。
顺便一说,还有人因受李白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影响,把这句话说成“骑鹤下扬州”,这当然也不对。因为李白的诗是在武昌黄鹤楼写的,孤帆顺江东“下”也,而《小说》中的那些“客”,是在江南“相从”的,所以想到扬州去,就要溯江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