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0-11-04 21:30:05)
标签:
杂谈 |
“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策略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节教学案例为例
叶洪林
师:伯父受到各色各样的人爱戴(板书“受人爱戴”)。
反思:这一段写了什么?无疑是教师最后总结的“伯父受到各色各样的人爱戴”。概括主要内容或者段落大意,这是一种比较常见教学路径;另一种比较常见教学路径是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学们读这一段时,心情怎样?”然后引出各色各样人情感的基调:沉重、悲痛,接下来便是品词析句或者朗读表达这种情感。
无论是写了什么还是表达了什么情感,均可以纳入到““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范畴,对此,全国小语会崔峦提出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换言之,在阅读教学的读写关系上的“美丽的转身”,就是由“内容分析(阅读本位)”转到“写作本位。”这样的说法与“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一脉相承的。“内容分析(阅读本位)”只能完成“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任务”,那么“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则成为空谈,而“写作本位”则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必须在“内容分析”式教学的基础上“美丽的转身”。)
案例2: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伯父受到各色各样的人爱戴。
师: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他们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生: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送挽联送花圈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生: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师:还有哪些句子没直接写人多却也表示了这个意思?
生: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师:在这些人中,重点写了谁?
生:作者周晔。
师:是的,作者写这一自然段时先简单写了各色各样的人对伯父的爱戴,再重点写了作者对伯父的爱戴。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写法吗?
学生交流略。
师:这种写法叫“场面描写”。出示课件: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全景描述:面)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重点描述:点)
师: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场面里,你心情怎样?(生答、朗读略)
反思:阅读的感想和心得、作者的写法,只有透过语词化(写作),才能有真正清晰、深刻的印象和体悟,这是一。其二,写作必然会促使学生去读更多的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写然后知不足,为写而读,比泛泛而读,自然其功效要大得多。
“写作本位”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阅读活动的教学指向上,写作知识不是目的,但写作知识却是开展阅读活动的指导工具,没有它,阅读活动只能停留在“阅读本位”的内容情感上,从而使这种阅读活动失去或大部分失去教学作用和教学意义。
投稿了,请勿转载。
《语文教学通讯》2011.2链接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2d4ca0102du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