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耆老:漂在海外的夕阳生活(2)
(2012-06-13 11:33:57)
标签:
美国纽约华裔老人晚年生活养老布鲁克林杂谈 |
分类: 漫谈 |
闷得发慌的退休耆老
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之前一直是西裔族群的天下,后来因这里治安不好,连西裔民众都来得少。再后来大量的华裔新移民涌入,逐渐让这里成了华裔老人锻炼健体、消遣娱乐和排遣心中孤独与苦闷的地方。每天清晨,这里聚集了大量晨练或跳舞做操的老人家,那情景与国内某城市街头上大跳交谊舞的景象不相上下,由此也有人称华裔“入侵”日落公园,但由此却让日落公园的治安好转起来。
60岁的郑先生自从退休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除了刮风下雨他不来,除了回国探亲他不能来,几乎一周7天,一年300多天,他天天在这里,而位于公园一角的喷水池则成了他们这些热爱跳舞的老人家的舞池,每天上午聚在这里的华裔老人一起飘飘起舞,同跳同乐,另一方面也从这里找到了认同感与归属感。
郑先生说,他不愿意回家,一回去就闷得发慌。他说,他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很闷,也很累,要照看两个孙子,接送孩子上下学,另外为了解闷,他早晨出来跳舞,然后去老人中心打打麻将。但一旦回到家中,他倍觉沉闷与孤单。
他说,生活太单调了,除了照看孙子、跳舞、打麻将,回到家中看看电视外,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生活了。他说,自己喜欢喝两口,但这边的每个人都很忙,没人能和自己喝上两口而谈古论今,大侃一番,自然也就觉得心理和精神上都闷得慌。
郑先生介绍说自己一家8口生活在一起,儿女两家人,再加上两个孙辈和自己,三间房住的不挤也不宽裕,但儿女们每天去打工上班,这边的同龄人又少,不像在国内,同龄人多,朋友多,可以经常呼朋唤友的聚在一起。即使平时有人能陪你喝上几口,但你老喝也买不起酒呀,这边的酒折合成人民币太贵了,所以爱喝酒的他只能少喝。
郑先生也不忌讳的说道,在这边除了福利好,像看病不要钱、有粮食券和SSI补助外(注:很多华人都报低收入而享受联邦政府的福利补助),其他都不如国内好,国内吃的丰富,价钱也便宜,老人政策也好,坐公交车免费,看医生能花钱请到专家,而这边医生的临床经验太少。
对自己是否后悔来美国,郑先生说,自己来美20年了,之前没身份,后来办下身份把儿女和老婆也办来了。但年轻时拼命干活图的只是“美金”的好处,挣到手寄回家乡可以养一家妻小,却很少能感受过这边的社会有多好。
而现在呢,他觉得自己在这边的老年生活就像在“等死”,每天周而复始的就是吃饭、看电视、睡觉、跳跳舞,既孤单又沉闷。他说,老婆不喜欢这里的生活,加上娘家人几乎都在国内,所以老婆每年回来探望一下孙子,大部分时间在国内。而他呢,每年都眼巴巴地盼着老婆回来“换岗”照顾孙子,然后他就赶紧跑回国内,让自己从心里到身体都放松一下。
对于未来,他说,他们不打算在这里买房扎根,相反已在国内买了房,等孙子长大些,他就彻底回国去养老。对于纽约的华裔老人有多少像他这样生活以及有如此感觉的,郑先生说,很普遍,应该说10个老人里就有8个;若抛开儿女和下一代,让老人们自己选择在哪养老,他说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去养老。
儿送外卖被劫杀 老夫妇晚年凄凉
陈太今年60多岁,虽一个人带着孙子“留守”纽约,但因她生性快乐,也没觉得生活有多么烦闷与单调。她说,自己每天早起给孙子做好早点,送他去学校,然后到公园遛弯散步,和同样“留守”纽约、照看孙辈的同乡老姐妹们拉拉家常,下午再去接孙儿回来,每天都是这样打发过去。
陈太带着孙子租住了别人一套单元内的一间房,虽说免不了磕磕碰碰的,但她觉得这样能节省些,也算是帮助了在外州辛苦打工的老公和儿子、儿媳。陈太说,自己的老公、儿子、儿媳在北卡经营一家日本料理店,为了节开支,基本都是一家人将店里的活全包了。自己之前也在那里帮工,但孙子降生,总归需要人照看,而没有语言的他们还是觉得在纽约生活、申请福利以及就学方便些,所以她独自一人带着孙子回到纽约。
陈太说,自己在外州生活也不适应,邻居间彼此都不往来,除了家里人,想找个说话的人儿都难。她说,自己来自国内农村,在乡下生活邻里往来很方便,跨过马路就能到对面家串门、聊天,彼此做了好吃的也会送一些过来而相互分享。但在这里,你没受邀哪敢随便去人家串门呀。
尽管她带着孙子在纽约生活还说得过去,但她总是担心在外州打工、送外卖的家人们,生怕他们出点意外。她说,她已目睹过不止一家华裔家庭的老人因儿子送外卖遭劫杀而晚年生活凄凉的。
陈太说,最让她难忘的是2008年7月发生在弗吉尼亚州的24岁张姓华裔送外卖时被劫杀的惨案,当时24岁的张姓青年与父母一起在当地开中餐馆,其父任炒锅,他负责送外卖,其母打理店中的其他事物。某天,两名雌雄劫匪以叫外卖为由,将他骗至某公寓,随后乱棍打死。
尽管后来警方破了案,抓了这对冷血凶手。但张家父母面对儿子的惨死,根本无心继续做生意,终日忧伤不已。后来,他们关了当地的餐馆,带着剩下的唯一的十几岁女儿搬回纽约,居住了一段时间。陈太说,自己和张家父母相识近10年,对方搬回纽约后也见过几面,悲惨的遭遇让张家父母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让人惨不忍睹。最终两老难熬这份锥心彻骨的痛,之后带着女儿返回了中国家乡,永别了这块伤心之地。
陈太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切肤之痛只有这些父母知道,若谁家摊上了送外卖被劫杀的惨剧,那这些父母和老人们就从此生活在万劫不复的深渊里,而外人根本无法了解。她说,有的父母在百般伤心后,告别外州搬回纽约,因家庭的巨变,也因自家的惨剧难以再振作起来,所以一些老人就选择搬离熟人多的华社而隐居起来,还有的难忍心头之痛,就返回大陆,不再踏上这里一寸。说完这些,陈太说,她在照顾孙儿之余就是担心受怕在外州的家人们,希望他们能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