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guoqi
guoq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33
  • 关注人气:1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在美就医看医改(4):家庭医生“拳打脚踢”练全活

(2009-03-21 10:50:54)
标签:

看病贵

看病难

医改

医疗模式

医生职责

家庭医生

分类: 杂谈

    世界发展到今天,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国际卫生服务体制基本形成了“英国模式”、“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三种模式相比较各有千秋,从健康绩效来讲,“英国模式”“德国模式”较好,“美国模式”的商业健康保险体制最差(这也是我写出了前几个帖子后在论坛上遭板砖的原因之一)。 从公平性可及性、医药费用控制、民众满意度等方面比较“英国模式”的公平性最好,但服务效率低。若从效率论,则专家认为“美国模式”的商业健康保险体制效率较高,但公平性和可及性较差,所以说每个模式各有优劣。


    尽管“美国模式”遭人诟病,也尽管在我写出前三个帖子后,有的网友留言骂我“混蛋作者,你对美国的健康保险体制了解多少,在这里胡言乱语”,大有我的帖子会“误国误民”,会将国家的医改领入“歧途”,而让百姓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在美国,无论健康体制如何,医生却是从来没人骂的不象在祖国医生被“千人指”、“万人戳”,好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让医生成了“卑微”的小人,而在这里医生依旧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以我的生活经历和观察,我觉得这里的医生之所以没人骂,除了医生的高收入让人羡慕外,其收获和他们“拳打脚踢地”地“练活”,和他们负责地为患者服务和提供很多本职之外的帮助大有关系,或者说是成正比的


    没来美国前,在国内更多听到的是“家庭医生”一词儿,当时非常羡慕,觉得美国人人人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实在是可心又方便。而来了这里后才发现“家庭医生”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美国的卫生服务体系由私人医生和医院服务两部分组成,这里的“家庭医生”就是私人开业的医生,他们大多是内科医生或保健医生,但也有相当部分是专科医生,他们不仅仅为你一家或者多个家庭服务,而是面向很多大众提供服务。


    一般在美国,无论你的医疗保险是工作单位购买,还是享有政府提供的医疗照顾服务,你都要为自己确定一几个医生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当然有的医疗保险并不要求患者指定自己的家庭医生而是随意看哪家医生都可以)。在你患有一般疾病时,你只能到这些被称之为“家庭医生”的医生那里看病;若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或者看其他专科医生,则必须要有你的“家庭医生”开出的介绍信推荐给医院或专科医生,你才能去继续治疗。所以相对来说,你的内科医生比较固定(当然若你不满意医生的服务可以随时更换),在日常生活和看病中你和你的内科医生打交道最多,也就是说你们的关系比其他医生更亲密,由此称他们为“家庭医生”就最恰当不过的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一些这样的家庭医生,其中他们有的是本地生、本地长的华裔医生,有的是从国内来的医生经过再学习而考取了这里的医生执照,有的就是美国医生等等。


    我的医疗保险是不需要指定内科医生的那种,再加上工作原因,日常我喜欢到一个在纽约比较知名的叶姓内科医生那里就诊。叶医生的教育背景我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他除了是位内科医生外,还是美国知名的乙肝专家,还是纽约布碌仑医院中心的内科负责人,也就是说他的医学成就挺大的。


    叶医生的诊所不大(这里每个医生的诊所都不大),在前台那里坐了两个服务人员。第一次到他那里就诊时,恰好是秋季的开始,一到秋季就是美国人忙着打流感预防针的时刻,而这种预防针在美国很多机构都提供免费注射。为我看完病后,叶医生问我打了流感预防针了吗?我实事求是的回答道,尽管经常采访这种免费注射活动,但每次都匆匆忙忙,还没有注射。叶医生说,你可以在我这里打。我应了声,然后拿起背包准备出去,叶医生叫住我问我干吗去?我说:到外面等着你的人员给我打针呀。他说道:我给你打。什么?你一个大医生给我打针?我将信将疑。只见叶医生很麻利的为我做好消毒,然后在我的胳膊上打下预防针。


    这实在让我新鲜。我当时想,或许我只是一个特例,或许那次打预防针只是碰巧护士不在,所以叶医生给我打了针。大约半年后,到了我该做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的时候了,叶医生提醒我别忘了这个检查。我问他,到那里做?是到医院还是某个医疗机构他让我去他那里就可以了。


    在预约好体检时间后,我依照嘱咐要空腹,以便做肝功能和血糖检查。但给我的预约时间是中午1点钟,你能想到那个钟点时我有多饥饿。到了叶医生的诊所,我对前台的服务人员说能否尽快为我做检查,因为我实在要饿晕过去了。服务人员让我稍坐,过了会儿叶医生送走了前面病人后,叫了我的名字。我进到他的诊室里,心想上回打预防针时我是特例,这回我做身体检查,你总得有护士或者帮手来协助吧,比如说要给我抽血化验肝功能等,这肯定是护士做的事情。但是我又想错了,这回依然还是叶医生自己动手为我抽血。随后他让我躺在诊床上,又自己动手为我做了心电图等检查。这回我相信了自己不是特例,医生真是自己一个人“拳打脚踢”的练全活。


    说到我的这点经历,有人会不以为然,会说这个医生之所以自己一个人“练全活”是为了省钱,不愿意雇佣护士做帮手,或者会说我做身体检查,保险公司会支付给医生一大笔费用,他不用护士就可以将钱全部装进自己的腰包了,是“不折不扣”图财之人。好的,那我再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我的经历。


    龚医生来自北京的海淀医院,尽管在国内她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但在这边她还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学习、上课,又经过多少次失败的考试而最终考得了纽约的医师执照,目前在纽约的史泰登岛上开业。某个冬天,我给她打电话,问她最近怎么样?让我没想到的是,她说她正在社区的某个老人家里帮助铲雪。纽约和新泽西的冬天十分寒冷,降雪是家常便饭,一般降雪后公众区域由政府很快派出的铲雪车清理干净,但自己门前等私人地方必须由房主自己清理干净,若不清理干净,有人在你家门前滑倒摔伤,那你可就要吃官司而赔出一大笔钱呀。所以一下雪,很多房主就在上班前早早起来,甚至有的在清晨5就起床清扫积雪,但你吵了邻居还不行,所以有的人就将铲雪铲子上缠上布条铲雪,以免惊了邻居的美梦。


    龚医生做的也是家庭医生这活儿,为社区里的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她帮助扫雪的老太太是她的一个患者,经常来她的诊所就医。谁知在某个冬天,由于雪下的太大,且那位老太太又生病了,无法铲雪了,老太太竟然把电话打给了她,求她帮忙铲雪。龚医生在电话中对我说,没办法,她只好叫上丈夫一起到老人家铲雪。她又说,这里社区的患者都把她这个家庭医生当成自人使唤了。我赶紧问道,你经常接到这样的不情之请吗?她说,经常接到,且大家要求的帮忙五花八门,大小都有。一般只要有可能,她都会答应去帮忙,但是自己的时间确实牺牲了很多。你说,这个医生图的又是什么?难道是为了以自己的行动多留住个病人?这在美国是没有必要的,这里的医生根本不用发愁没有病人。我认为她只是做了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


    再讲一个例子吧。我的妇科医生是个台湾人,他不仅有自己的诊所,还是纽约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美国妇产科学院院士,每次到他那里就诊,他不仅做妇产科的分内事,且还做我们国内乳腺科医生的工作,仔细地为我做乳房检查,因为在美国到了40岁以上的妇女,预防乳癌是头等大事。还让我惊奇的是每次就诊,诊床边上的B超机也是他自己直接操作,当然由此可说明美国的诊断技术之先进,也可以说明美国医生对仪器是多么的依赖。但是若在国内,即使诊所里有B超机,那肯定要配备一个操机员,肯定不是医生本人操作吧。


    所以,这里的医生真是“拳打脚踢”地练全活,而不是要有很多的“拐杖”来扶持。且每个人都非常认真负责任,一就是一,绝不会任意胡来。前年的夏天我在北京的某女子医院看病,这家医院里装饰着淡淡的粉色,担当导医小姐(注意:不是导购小姐)也是个个时尚靓丽、全部穿粉色的裙子,医生的诊室也是粉色的,十分温馨。我当时只是因为肚子有些疼而前去就诊,谁知那个妇科医生连肚子都没有摸一下,不仅给我开出了常规血液检查、还开出了什么梅毒、血液过敏等一大堆检查,另外还有妊娠检查、特殊部位彩超检查。我当时正色的告诉对方,我是良民,不需要做哪些污七八糟的检查。但对方却说,现代社会谁也保不齐,万一在坐公共马桶时被感染上呢。随后我又告诉她,我也不需要做妊娠检查,可她老人家却说是为了排除意外。结果在做彩超检查时,连机师都说这个医生疯了,我哪有什么怀孕呀,纯粹是折腾人。当然这些检查花了我一千多元。拿着那些我没有任何问题的化验单和检查单,我没有再返回那个医生的诊室,我知道接下来她还会给我开出一大推药来,而且肯定有她的一大堆“义正词严”的理由,我想我还是赶快溜吧,否则不把我兜里那点钱掏干净,那医生能放我走?


    所以在美国做医生虽然有很好的、很高的收入,他们不仅要“拳打脚踢”地练“全活儿”,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多方位的,相比起来国内的医生就舒服多了。看到这儿,有人会说你那里的医生算什么医生,简直是大材小用,我们的医生要在更大的地方发挥作用,比如做手术、开刀等等。但是我知道,这里的医生除了在自己的诊所执业外,基本也都在医院里供职,这里的医生并不像我们国内那样是早九点上班、晚六点下班(我指的是日常医生作息时间,不包括坐诊后的学习、业务交流或者做手术、值夜班等等),每天他们诊所的开业时间都是在医院忙完后或者和医院服务的时间错开后而开业,我儿子的儿科家庭医生某天是从下午4店开业到夜里1点关门,就因为要在医院忙完后才能回到自己的诊所里,而这个时间非常方便了像我这白天忙得要死,晚上才有时间带孩子看病的家长。


    所以,我说这边对医生的各方面要求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说真要“拳打脚踢”地练全活,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称职、受欢迎的医生,由此他们遭人骂的机会就少多了。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