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禹之鼎《蒹葭书屋图》中人物考

(2012-12-29 17:23:28)
标签:

馆藏

题字

中人

过从

乔崇哲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卷禹之鼎所作的《蒹葭书屋图》。

该卷绢本,设色,通长 1180.3厘米、横43厘米,画心纵159.8厘米、横42.3厘米。图右上篆书“蒹葭书屋图”,3行。左上10 行行书:紫渊先生属写蒹葭书屋图,余爱其意致翛远,不觉技痒,漫拟赵令穰《江村清晓图》笔法,未知于澹荡之意有合否,幸主人教之。行书落款“禹之鼎”,款下钤“禹之鼎”(篆白方)、“慎斋”(篆白方)印。卷首有陈奕禧(16481709)题“瑞鹤仙”词一首。卷尾有潘耒(16461708)、魏坤(16461705)、查慎行(16501727)、汤右曾(16561722)、项溶、冯念祖、钱名世、魏坤(又题)、刘灏、朱载震、顾永年、吴暻、王式丹(16451718)、缪沅(16721730)、顾图河(16551706)、汪荃、史申义、郭元于、胡期恒、周仪、顾嗣立(16651722)、沈翼、张大受、宫鸿历(16561718)、许运昌、李必恒、储雄文、胡期真等27人题诗。

禹之鼎(16471716),清画家。字尚吉(一作上吉),号慎斋,兴化人,后寄籍江都。康熙中任鸿胪寺序班。幼年师蓝瑛,后出入宋、元诸家。善画人物、士女,尤工肖像,多作白描,不袭李公麟之旧,而用兰叶描写衣纹,两颧微以脂、赭晕染。当时名人请他写照的很多。http://s8/mw690/497c8017gd1fa5d66c237&690

 

《蒹葭书屋图》全图以蒹葭起笔,描绘了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河上秋色。萧瑟的远山、滩涂,空中的小鸟,水中的鱼凫,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的色彩。人物位于全图偏右三分之一处,描绘了主仆二人。主人正面示人,内着交领衫,外套对襟长袍,在河畔徜徉,衣带飘逸。面部天庭饱满,两颊丰厚,须髯如戟,双目凝视,神情怡然自得,微含笑意,显示出倜傥不羁的气度。童仆隐于枯木间,背对观者,执杖坐于树下,侧脸、昂首,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洒脱。人物周围修篁、古木,不远处的书屋若隐若现,显示出在这略带苍凉的秋日里,还有着这样一片世外桃源的静怡与雅致。衬托着超逸的人物形象,人景合一,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而又神秘的意境,给人一种含蓄的美感。

镇江博物馆唐静认为,此图为禹氏至精之品,绘制时间应为1698 年左右,或说1700 年前所作,这一观点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惟其称画中主人为蒋紫渊,尚须斟酌。其实,卷尾题诗中有多处表明画中主人姓乔,如潘耒“乔子经世才,恬淡性乃独”,魏坤“乔子本静者,结茅河之干”,冯念祖“乔子淡荡人,招我隐淮渎”。特别是许运昌题诗中“携来重展玩,喜得见子真,蔼然两乔子,与我成三人”一句,明确指出画中主人姓乔。

题诗不仅记载了画中人为乔紫渊,更表明了乔紫渊为宝应人。汤右曾诗有“门前射湖水,清泚歌濯足”,魏坤诗有“门临射湖水,分派自淮渎”,缪沅诗有“归欤烟水间,书堂临射渎”,沈翼诗有“射陂湖水碧如油”,张大受诗有“射湖秋雨足蒹葭”,宫鸿历诗有“思君来射陂,临流潄寒绿”,许运昌诗有“岂知射陂客,特立迈等伦”,储雄文诗有“射阳湖水拍城根”。射陂为射阳湖古称,射湖为射阳湖简称,湖在宝应境内。

在储雄文的诗中,有“我来三月雨气昏,汊港都迷纵棹园”,“主人出揖玉色温,急与披图导寻源”句。道光《重修宝应县志》记载:纵棹园在城东北隅。此园至今犹存。潘耒曾作《纵棹园记》,记中说:“侍读乔君石林归白田,得隙地于城之东北隅,治以为园。”白田即今宝应。潘耒还作有《翰林侍读乔君墓志铭》,志中说:“君讳莱,字子静,号石林,宝应人。”但乔莱卒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与作于甲申(1704)长夏的许运昌题诗“今春集秀野,识子于众宾”的记载不合。顾图河题诗中有“家伶虽久散,后房且新蓄”句,查慎行有一首诗,题中说“白田乔侍读有家伶六郎,以姿技称”,说明乔紫渊为乔莱之后。

《方苞集》有《乔紫渊诗序》及《与乔紫渊书》。序中说:“丁丑(1697)夏,授经白田,乔君紫渊请序其诗。”方苞是应乔莱三子乔崇修之请授经宝应乔氏的,乔莱有四子,次子乔崇让与乔莱同年卒,四子乔崇禧即方苞所授徒,年仅十三岁,而《方苞集》中亦有《答乔介夫书》,乔介夫即乔崇修,由此推论,请方苞作序的乔紫渊当为乔莱长子乔崇烈。

乔崇烈(16611722),字无功,号学斋。道光《重修宝应县志》有传,称其“为人倜傥不羁,弱冠外须髯如戟,工书善画,诗文对客挥毫,千言立就,因父莱别业在城东,名流过从无虚日”。《蒹葭书屋图》卷尾的题诗中,提及图中主人须髯处甚多,宫鸿历的“乔髯琅玕姿,惧以暗投辱”,朱载震的“乔髯澹宕者,别久鬓微秃”,更是以“乔髯”作为其人代称,从图中描绘的人物相貌看,可谓毕肖,这与《县志》对乔崇烈的介绍是完全一致的。顾图河题诗中说:“书摹孙过庭,迅扫千兔秃。诗比黄鲁直,束稿塞破屋。鬑鬑颇有鬓,戟张殊骇俗。”更是与《县志》记载异曲同工。《蒹葭书屋图》卷题字者众多,亦与《县志》称其“名流过从无虚日”相合。至于蒹葭书屋与乔崇烈的关系,乔崇烈有《蒹葭书屋诗》传世(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诗文集汇编》),也可作为一证。http://s9/mw690/497c8017gd1fa60c240c8&690

 

乔紫渊即乔崇烈,最直接的证据为卷尾王式丹的题诗。王式丹,字方若,号楼村,是宝应唯一的一名状元,著有《楼邨诗集》25卷。题诗收于《睾苏集》中,题作《题乔无功蒹葭书屋图同查悔余次东坡寄傲轩韵》。查悔余即查慎行,其卷尾的题诗题作《庚辰三月望日集西厓寓斋题用东坡寄傲轩诗韵》。这就直接指明乔紫渊就是乔无功,即乔崇烈。这样看来,紫渊可能是乔崇烈的一个不太为后人所知的别号。 

禹之鼎与宝应乔氏有很深的渊源。有材料显示,禹之鼎少时曾为兴化李氏“青衣”,亦曾在吴元履府中作书童。乔莱的姐姐便嫁给吴元履的长兄吴元莱,吴元莱的女儿又嫁给乔莱的侄子乔崇哲,而乔崇哲的姐姐则嫁给兴化李氏的李炳竹。禹之鼎34岁时进京,就是在任翰林院编修的乔莱门下作食客。由于乔莱举荐,禹之鼎得以任职鸿胪寺序班,以画供奉入直畅春园,成为宫廷画师。康熙二十四年(1685),河臣靳辅与臬臣于成龙在淮扬水患治理上产生争议,乔莱力陈河臣之议有四不可行,康熙帝纳其言,河臣之议遂寝。次年,禹之鼎为乔莱作《侍直图》,使我们在三百多年后,仍能目见这一时期的乔莱风采。然而乔莱也因此触犯权贵,深遭忌恨,终于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被罢官。而“衔君者犹螫之不已”。康熙三十三年(1694),家居已经七年的乔莱又被羁居京师,不久病逝。乔崇烈居丧期间,禹之鼎为其作《饷乌图》以表达哀思。康熙三十七年(1698),乔崇修三十初度,禹之鼎为作《溪边独立图》。此图虽系白描,但在艺术风格及创作手法上与《蒹葭书屋图》高度一致。结合唐静《禹之鼎〈蒹葭书屋图〉的布局和意境》一文中的分析,可以推断,《蒹葭书屋图》当也作于此时。http://s4/mw690/497c8017gd1fa6a9c1d53&690

康熙二十六年(1687),27岁的乔崇烈曾乡试中式,因父亲触犯权贵遭报复,受到罚停会试二科的打击。可以说,《蒹葭书屋图》创作时年仅38岁的乔崇烈已经有了太多的人生苦难。为了消弭这种苦难,他寄情于故乡的云水蒹葭之间,在自然的抚慰中求得心灵的解放。唐静在解读《蒹葭书屋图》的意境时说:“他经历了重重的苦难,终于悟得了人生的真谛,跨过艰难险阻,走过远山沟壑,终于找到了世外桃源。”在不了解人物身份的情况下,能作如此准确的解读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说明,禹之鼎人物肖像画的艺术水平是极高的。

《蒹葭书屋图》无愧于被称为是“禹氏至精之品”。我们也为宝应乔家杰出人物摧生了这一杰出作品感到荣耀和自豪。

 

感谢镇江博物馆赐观馆藏《蒹葭书屋图》卷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