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半糖主义”
(2011-10-17 17:32:23)
标签:
方素衣落花满衣情感人生课堂心理 |
分类: 婚姻课堂 |
“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这本是一首爱情歌曲,讲恋爱的道理。其实,半糖主义针对的不仅仅是爱情,对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一样,它是一种乐活态度,待人处事的态度,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庄子》,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得像水一样,而是指朋友之间交往不带任何功利性,不用经常相聚也能长久而亲切,让友情穿越时空,成为千古绝唱。
[水浓于酒]
唐朝开国元勋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破窑里,常常衣食无着,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薛仁贵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只留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坛中装的是清水。薛仁贵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对文武百官说:“我过去落难时,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他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
在现实的社会浸淫久了,容易让人变得现实,待人处事有意无意会带点功利性;喝酒吃肉的朋友很多,共患难的很少;富贵不忘贫贱之交,才有水比酒浓的美好人生。
[惺惺相惜]
天宝三年初夏,客居洛阳的杜甫听说李白已到洛阳,便亟不可待地前去拜访,一见如故。两人携手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议论时事,诗词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要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两人在兖州分手,临别,李白赠诗“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后来,两人彼此思念,写下《春日忆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等诗作。安史之乱,李白卷入皇室争斗的漩涡,被监禁、流放,杜甫却流落到成都,当他得知李白被赦的消息,想到他本是蜀人,却漂流异乡,十分伤感,渴望他能返回蜀中故地,重温青年时代的手足之情,可惜两人终没有再会面。
遇见激烈的社会竞争让人们忘记了欣赏别人,其实,学会欣赏,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美好,练就豁达的性格,成就自己,阔达的胸怀成就了人世间双峰峙立的李杜奇观。
[肝胆相照]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元和十年,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亦被贬为江州司马,在秋风凄凄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过的路,于是一路寻觅好友留下的墨迹,慰藉旅途孤寂的心情,并在蓝桥驿题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不顾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从此两地书信往来,留下了流传千古的通州合唱。
生活中“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说来说去不外乎名利。假如能把名利看的淡一些,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友情和温情,像元白二人那样用真情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友情之歌。
[咫尺天涯]
启功与台静农相识于辅仁大学,两个人秉性、相貌一刚一柔,志趣与为人却大致一样:不看虚衔,只认实学;不媚世俗,只信真义;不屑功名,只好书艺。启功骨立神清、自成一体的书法正是受台静农的启发而成。后来台静农去了台湾。80年代末,两岸交往渐见便利,启功托人带去自己的作品,台静农也捎回手卷。90年启功赴港访问,却不得赴台,而台静农已重病缠身,难离卧榻。台静农逝后,启功嘱人把记录着两人人品、书品和画品的《台静农•启功专号》放入棺木中,说:“我们还是在一起了!”
咫尺天涯,是人生的一大悲哀。这悲哀因为有了山隔不断水分不开的君子之交而愈见悲壮、醇香,绵长……人生难得一知己,遇到了就是造化,就该珍惜。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庄子》,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得像水一样,而是指朋友之间交往不带任何功利性,不用经常相聚也能长久而亲切,让友情穿越时空,成为千古绝唱。
[水浓于酒]
唐朝开国元勋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破窑里,常常衣食无着,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薛仁贵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只留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坛中装的是清水。薛仁贵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对文武百官说:“我过去落难时,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他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
在现实的社会浸淫久了,容易让人变得现实,待人处事有意无意会带点功利性;喝酒吃肉的朋友很多,共患难的很少;富贵不忘贫贱之交,才有水比酒浓的美好人生。
[惺惺相惜]
天宝三年初夏,客居洛阳的杜甫听说李白已到洛阳,便亟不可待地前去拜访,一见如故。两人携手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议论时事,诗词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要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两人在兖州分手,临别,李白赠诗“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后来,两人彼此思念,写下《春日忆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等诗作。安史之乱,李白卷入皇室争斗的漩涡,被监禁、流放,杜甫却流落到成都,当他得知李白被赦的消息,想到他本是蜀人,却漂流异乡,十分伤感,渴望他能返回蜀中故地,重温青年时代的手足之情,可惜两人终没有再会面。
遇见激烈的社会竞争让人们忘记了欣赏别人,其实,学会欣赏,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美好,练就豁达的性格,成就自己,阔达的胸怀成就了人世间双峰峙立的李杜奇观。
[肝胆相照]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元和十年,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亦被贬为江州司马,在秋风凄凄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过的路,于是一路寻觅好友留下的墨迹,慰藉旅途孤寂的心情,并在蓝桥驿题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不顾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从此两地书信往来,留下了流传千古的通州合唱。
生活中“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说来说去不外乎名利。假如能把名利看的淡一些,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友情和温情,像元白二人那样用真情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友情之歌。
[咫尺天涯]
启功与台静农相识于辅仁大学,两个人秉性、相貌一刚一柔,志趣与为人却大致一样:不看虚衔,只认实学;不媚世俗,只信真义;不屑功名,只好书艺。启功骨立神清、自成一体的书法正是受台静农的启发而成。后来台静农去了台湾。80年代末,两岸交往渐见便利,启功托人带去自己的作品,台静农也捎回手卷。90年启功赴港访问,却不得赴台,而台静农已重病缠身,难离卧榻。台静农逝后,启功嘱人把记录着两人人品、书品和画品的《台静农•启功专号》放入棺木中,说:“我们还是在一起了!”
咫尺天涯,是人生的一大悲哀。这悲哀因为有了山隔不断水分不开的君子之交而愈见悲壮、醇香,绵长……人生难得一知己,遇到了就是造化,就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