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李中莹:从简快身心积极疗法角度看网瘾
(2011-06-05 22:59:44)
标签:
方素衣落花满衣心理人生课堂亲子健康 |
分类: 婚姻课堂 |
序言
香港有20万个学生有严重的网瘾问题,这约是全部学生的8-10%。2006年5月,香港的一名只有十岁的男童,因为母亲不容许他上网游戏,竟然用刀伤害母亲。2005年亦有一个网迷少年因为网上游戏输尽了虚拟的筹码而自杀!近年国内亦不諻多让,报纸、电视上经常听到看到网瘾问题。跟学校的辅导老师谈,他们感到最束手无策的就是学生的网瘾问题。其实,在成人世界里,网瘾问题亦存在。
喜欢上网本身不是一个问题,上网是否过度或者是否已经有网瘾问题的标准决定于:这个人是否已经因为把时间花在上网上而忽略了自已的责任(例如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成长需要(例如社交生活),就等同于每天打篮球或者绘画15个小时的青少年也是有问题。所以,网瘾是一种有不同程度的沉迷现象。
分析:
沉迷的问题,是一个人将自己的天地缩窄到很小,拒绝面对外面的世界。网瘾就是不能停止上网(或者不能停止渴望上网)。上网一般上有两类活动:1/
网上游戏,以寻宝或战斗为主题,总有大量的表现力量模式(击退或者杀死);2/
网上交友,其中有大量的虚伪、夸大、自炫、幻想;若不满意对方或被对方否定则悄然消失。
青少年爱网上交友因为,第一:让他不用面对外面的世界;第二:在网上他说了算,他说他怎样利害就是怎样利害;第三:他不需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第四:如果失败或者不能维持编造出来的身份,可以马上消失而无须面对后果。青少年爱上网游戏因为第一:无须负责任:拿东西无须付钱(因为那是宝物)、杀了人也无须受到惩罚(因为那些是坏人、恶魔);第二:有发挥力量的机会,行事方向可以自由选择,总有机会担任那些威风的角色;第三:若熬不过去便只须消失退出,就算失败了也无须付出真正的代价。所有这些可以总结为一点:需要大量地证明本人的能力或者价值,这是强烈的“我需要被肯定”的讯号。
以上是上网的负面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用上网满足他在真实的人生里无法得到的成长感受:更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更被别人接受和肯定、建立更被人注意和尊敬的地位、更能够发展出新的影响圈子和新的力量。
所以,我们可以容易看出,上网的人很需要被肯定,而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只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面得到。孩子成长的过程本来就需要不断地呈现力量、需要不断地得到别人的肯定以培养出足够的自信。孩子是不会没有力量的,只是他使用力量企图得到肯定的方式总是被身边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否定,结果他运用力量找出一个空间,在那里成年人再没有办法否定他。这个空间就是网上虚拟的世界。
上网并不是一种病,是一个孩子在他成长过程,被他的世界(身边的人事物)塑造出来的一种状况。有网瘾的青少年就象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里的词说的:“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上网让他有一份安全感、优越感、成就感、满足感。与之相比,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环境里孩子都被否定、被局限,自已想做的又行不通,又想不出其它的做法。除了上网这条路,其它的路都不能走。
当然,虚拟世界里的成与败,不像现实生活里的挑战需要走过辛苦路程才能把能力培养出来,这是不愿流汗去掌握的表现
-
害怕艰难;另一方面,虚拟世界里的失败无须付出代价、承担责任,这是不愿面对自已人生里的成长需要、没有能力照顾自已的人生。
网瘾的3大主要征状:
1.
2.
3.
网瘾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特征,就是家庭关系不好、在家庭里与家人没有联系、或者没有真正的联系,(只是表层的、敷衍式的联系)、没有内心的、深层的联系。(测试的指标是:有没有情绪感受方面的交流,在交流过程里有没有经常被否定?)网瘾的青少年都普遍有家庭关系的问题(包括父母不和)。
这个背景特征在90-95%的网瘾青年中可以找到。另外的5-10%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创伤做成的逃避现实世界现象。
父母过分忽略与过分溺爱孩子都做成问题。此外,父母主观权威式的管教而没有在乎孩子的感受或者思想,是夺去孩子的成长空间,亦会产生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多年(10-15年)
的问题,同时,孩子成长过程里没有接受情绪智能(EQ,俗称情商)的教育,因而对情绪的错误理解和乏力管理也是重要因素。此外,没有建立自我意识,习惯了单线思考(标准答案式的思考模式)、欠缺沟通及人际关系的技巧、欠缺解决问题的思维网络、和脑里没有时间线的观念(关于未来的意识)等,都帮助了孩子走入网瘾的困境。
如果家长在孩子需要学习的情况里懂得教孩子怎么做,孩子就知道了面对同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但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很混乱了。以情绪为例,当在某个情况里情绪来临时,家长往往只想办法中止了孩子的情绪却没有让他学到该学的东西,于是孩子只会重复又重复那个情况和情绪。在一些家庭里,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家长习惯了批判和加以局限:这样做不行做那个也不可以,这样,孩子没有“可行”的自由选择,这样情况下的孩子总是没有机会运用自已的能力、没有机会从尝试中学习、没有机会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没有机会在不成功的时候学会总结教训和面对后果责任、也没有机会因成功或者学习了新事物而得到肯定。每天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日子久了,孩子什么事都不能处理,有效的能力没有培养出来,对被约束被否定感到烦厌、对困难挑战和陌生事物感到退缩、对自已又不满意,只能产生负面情绪和无力感。这样的孩子下一步怎么办也不知道,怎敢面对未来?日子久了,孩子没有未来的概念,就这样把自已封锁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孩子需要得到肯定他有能力,但是环境不提供机会,又不能脱离这个环境,往往上网或打电子游戏是唯一能证明他的能力、并且是他自已所能操控的事。网瘾问题开始时,家长没有拦阻,所以他很快就将焦点放在网上交友、或者打游戏上。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过松不行,太紧也不行。网瘾是一个信号,指出家长不懂得怎么样引导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网瘾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网瘾其实是父母之间及亲子之间有问题的讯号。
治疗:解决网瘾的方法必须双管齐下
Ⅰ.
引导家长处理孩子网瘾问题的解决步骤:不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先建立和谐气氛,有效沟通,讨论内心感受,逐步谈及未来,找出孩子动力所在,共同订立计划。
第一步:不要把焦点放在问题里,先放在支持他这方面
比如用一个月的时间建立和谐气氛。在这个方面出问题的差不多都是13、14岁的孩子,这个时期他是在塑造自己的人生,要甩开手自己走,可参看我的书《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和谐气氛是有说有笑,你接受我,我接受你,大家一起谈一些事,而不是一见面就骂,让他不愿意见你,根本就没办法建立有效的平台。跟孩子建立朋友的关系,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一个与我同年龄的朋友有网瘾问题请我帮忙,我会用什么样的态度?
第二步:建立有效的沟通。
建立有效的沟通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问有答,而避免长篇大论,或者老是否定批评责骂(这样只会一开口孩子就跑掉了)。有效的沟通是无论对方做对做错都接受他,跟他好好的谈。(朋友做得多错,你都愿意听他谈谈他的看法,并且给他支持鼓励的)。
第三步:谈内心的感受。
谈内心的感受不是谈上网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开口就谈到上网,可是这样等于将孩子推开了。家长需要和孩子真正谈的是内心感受,如果过去没有这样的习惯,可以先从无关痛痒的事物开始,例如你可以对他说:昨天我看电视剧《文天祥》,内容使我感到难过,你的感觉怎样?需要谈些和上网完全没关系的事。这样的交流可能最初孩子表现出不大顺畅,这是因为一方面孩子以前没有注意自己的感觉,另一方面他认为谈感觉是不恰当的。当家长把感觉拿出来讨论,而且经过不至一次地这样做,孩子慢慢就会愿意并且轻松地和家长谈感觉。愿意不愿意分享对方的感受,或愿意不愿意将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就是是否真正接受或不接受另外一个人、愿意或不愿意与另外一个人建立联系的关键讯号。谈感觉才是真正的联系,这个时候家长才有可能在孩子网瘾问题上做一些事。这个过程需要多长很难说,完全决定于家长够不够灵活、聪明,是否真诚地投入按上述说话去做等。
第四步:行动计划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慢慢和孩子谈到未来,找出孩子希望有怎样的未来(3个月后、1年后、3年后,未来的人生等)。有了未来的意识,才会想到站在这里思考下一步再下一步。没有目标的人是没有方向的;既然没有方向也就无须举步了。能够谈论未来才可以建造一条路出来,这里又再需要家长避免否定孩子,而是应该帮助孩子走上未来的路。要知道,当孩子能够定下一个目标而且起步行动,他亦能够改变目标和改变行动,更能够提升目标和提升行动了。现在的重点是让他起步,他用自已的力量走路,稍后才引导孩子修正目标。
Ⅱ.
1.
1.1
1.2
1.3
2.
3.
4.
5.
6.
注:
1.
2.
3.
4.
|
前一篇:[转载]随时随地五指保健术
后一篇:【转】现代办公室法则中的黄金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