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评论:他们耕耘在微山湖畔—大屯煤电公司作家群扫描
(2011-03-20 09:32:34)
标签:
方素衣落花满衣大屯煤矿沛县微山湖文学创作杂谈 |
分类: 读书影视 |
他们耕耘在微山湖畔
——大屯煤电公司作家群扫描
谈起沛县的文学创作,我们不能忽略了中煤集团大屯公司这一块坐落在微山湖畔、沛县境内的作家群。同顶一片蓝天,同踩一片热土,他们是沛县文学创作队伍的一个方阵。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汇聚在这里,拉开了大屯矿区开发建设的帷幕。这里的文学创作也伴随着矿区开发建设的进程诞生和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屯矿区的文学创作也走过了近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公司文学创作的发展,受到本土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浸染,又有着各地不同文化的特色,这种文化的交汇和撞击,形成了大屯公司创作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大屯公司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累累成果,它向世人诠释了一个真理:煤矿职工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他们在向国家输送滚滚乌金的同时,也向世人奉献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大屯公司的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发端期,1970年-1985年。
大屯公司最早的文学创作是在钻机旁、帐篷里诞生的。这段时期的创作是散兵游勇状态。有据可查的资料是,这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雍其昌、李沛华、凌鼎年、屠雨迅等。他们已经在《丑小鸭》《北方文学》《文汇月刊》《生活周刊》发表了短篇小说。这时的文学创作作者少,作品少,尚未形成规模。
直到1984年,公司工会举办了一次国庆文学作品征文,这次征文,张国志、吴诗顺等人获得一等奖,脱颖而出。编辑了获奖作品集《采光者》。1985年2月,公司文学协会成立,组成了理事会。创办了内部报刊《采光》,作者们有了自己的组织和创作园地,从此,大屯公司的文学创作走上了正轨。
二、活跃期,1985年-1995年。
这十年的文学创作十分活跃。1985年9月,张国志调到公司工会文化馆主编《采光》报刊,负责文学协会日常工作。各单位相继成立了文学社和分会,创办了自己的油印刊物。《采光》出报10余期,出刊4期,编辑出版职工作品集3本:《太阳是彩色的》、《闪光的足迹》和《我歌唱这片土地》。公司出现了一批作者,他们在各地报刊发表了许多作品。如李沛华在《飞天》、《小说导报》,凌鼎年在《小说界》均有小说发表。主要代表作家凌鼎年、屠雨迅、吴允锋、张国志、盛文秀、奚旭初、孙怀茂、程龙军等人。
凌鼎年此时的创作主要以小小说写作为主,他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大量小小说,并且从事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为小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出版了小说集《再年轻一次》等多部作品集;屠雨迅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有的在上海《生活周刊》和《中国煤炭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著名评论家田秉锷曾以《捕捉荒谬》为题,对他的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吴允锋从1988年开始诗歌创作,他给大屯矿区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他的诗歌处女作《无题》在1988年《星星》诗刊3月号处女作专栏发表后,接着是几年的创作高峰期,先后在《雨花》《词刊》《诗刊》《飞天》《诗歌报》《未名诗人》《黄河诗报》《中国煤炭报》《徐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诗作。在《诗刊》第9期发表的《鲁迅在中国挖了一口井》影响较大。丁可在《徐州日报》撰文《他,赤着一只脚走来——吴允锋诗作印象》,田秉锷在《文艺界通讯》撰文《在时代理性的照耀下——吴允锋诗简说》,程乐坤在《徐州日报》撰文《清苦而高贵的生存方式——试说徐州青年诗人的诗》等,均对吴允锋的诗作给予了较高评价。他的诗歌获“黑釉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大风杯”诗歌大赛二等奖。《农业平原》一诗入选《1991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张国志此阶段以小小说写作为主,1990起年在《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青春》《小说界》等报刊发表了小小说数十篇,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出版了小说集《无法开启的门》,著名评论家田秉锷作序。1994年在《雨花》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他参加了1992年南京金陵微型小说创作会、1993年秋连云港小小说笔会、江苏作协苏州小小说创作研讨会等;盛文秀的散文创作成绩斐然,田秉锷对盛文秀的散文做了如下评论:她的散文以精粹见长,咫尺篇幅,一木一石,一景一情,时代的脉搏与现实的忧戚均在片言只语中流露……(《女性人格映像》)。程龙军的创作主要以报告文学为主,先后出版了《风雨里程》《闪烁的星》等书;奚旭初以杂文写作独领风骚。他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和《中国煤炭报》发表大量杂文,被称为江苏杂文十家之一。此外,孙怀茂、陈素玲、王广超、陈春红、王艳、刘国远、吴晓峰、陈敦海、唐惠俊、王广红、侯宪英等一批作者在《中国煤炭报》《工人日报》《江苏工人报》《文学报》《萌芽》等报刊发表了作品。
公司文学协会还与《徐州日报》、《徐州矿工报》等报联合举办专版,《文学报》《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报道过大屯的创作情况。《文学报》和《雨花》还选发过《采光》发表的作品。公司还请来了著名作家赵本夫、《雨花》编辑梁晴、《钟山》编辑吴秀坤、《生活周刊》副主编曾元沧、著名作家刘振华、诗人程乐坤等来矿区讲学。文学协会举办了微山湖笔会、龙东笔会等活动。
三、辉煌期,1995年至今。
这段时期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1995年到2000年。
这一时段,随着凌鼎年、盛文秀、屠雨迅、奚旭初等作者离开大屯公司,加上文学创作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作者放弃了文学创作,因此,大屯公司的文学创作比较平稳,主要有张国志、程龙军等人保持良好的创作态势。
张国志1996年出版散文随笔集《我的太阳》,并从此转入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第二年,他便在《青海湖》《雨花》和《中国煤矿文艺》(即《阳光》)发表三个中篇小说,其中,反映煤矿工作生活的中篇小说《岁月留痕》在1997年第6期《中国煤矿文艺》发表后,获得第四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二等奖。中篇小说《舞者》在1998年第1期《芳草》发表后,被第5期《作品与争鸣》转载,获首届芳草文学奖。此作还被收入《江苏文学五十年》一书。1996年10月,他参加了《雨花》在金坛召开的江苏小说创作研讨会。程龙军出版了长篇小说《血泪人生路》,并获得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优秀奖。此外,孙怀茂发表了大量散文,获得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散文优秀奖,陈素玲的创作也呈现良好势头。陈素玲、孙怀茂加入了中国煤矿作家协会。
1996年夏,著名作家刘庆邦应邀来大屯讲学,对公司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著名作家叶辛、江苏作家葛安荣的来屯,推动了公司的文学创作。
第二个时段,2000年至今。
这个时期,没有了过去那种群体写作的景象,作者并不多,相对集中,但作品的创作量大,发表率高,创作形势出现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现分四块分别论述。
一、小说创作。张国志仍保持良好创作势头。1998年开始他用笔名白丁发表作品,他这个时期在《北京文学》《江南》《小说界》《雨花》《长江文艺》《芳草》《安徽文学》《飞天》《延河》《北方文学》《西湖》《青海湖》《阳光》《佛山文艺》等三十多家期刊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及文学评论。短篇小说《小舅子》在《阳光》“阳光作家”栏目发表,同期配发了创作谈《用心写作》和著名作家刘庆邦的评论《传达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压力》,这篇小说获得第五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中篇小说《遥远的珠海》在新浪原创小说大赛中获奖,被《小说选刊》转载。小说《死亡档案(二题)》在《芳草》发表后被《短篇小说选刊》转载。他的文学评论《关于阳光获奖小说的11条笔记》分别获得第五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和首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散文《三十年前的新棉衣》获得全国“新衣裳”散文大赛一等奖。长篇小说《蝉蜕》和《爱人》即将出版。2006年9月,他参加了全国煤矿高级作家班暨中国作家看义煤活动,并作为作家团成员在义马矿业集团所属煤矿参观访问。2008年9月至10月,曾在鲁迅文学院第九期高研班(评论家班)学习。张国志还参加了1995年在扬州召开的中国煤矿文学创作会议,并当选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同年10月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王忠萍,笔名王方、方素衣,近年来,在《阳光》《中国煤炭报》《歌曲》《江南音乐》《徐州日报》《彭城艺苑》等多家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歌词,参与丛书《椰风习习》、《丁香花开》、《玫瑰芬芳》、《相思红豆》的编辑并有十几篇作品入选,作品《袖舞·离骚》被沈阳新锐文化公司收入《历史上的十大坏女人》一书。2005年冬尝试长篇小说创作,目前已经完成19万字的《爱你,与浪漫无关》创作,作品以微山湖畔的煤矿为背景,描写了几个年轻人由邂逅到相识到相悦的爱情故事,用浪漫的笔触思考着爱情、友情、亲情、人生,真实地再现了煤矿特有的风土人情。都市白领言情小说《至少还有你》正在创作中。2006年9月,她参加了全国煤矿高级作家班。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作为矿工的女儿,煤矿给了她太多的记忆;身为女性,她有更深刻的生命体验。她的作品多立足于煤矿,关注女性,关注现实生活中女性面对婚姻恋爱家庭时的心理历程和艰难挣扎。从《黑不溜秋一块煤》、《相爱时难别亦难》到《翠玲》,都撷取的是煤矿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塑造了一个个朴实生动的煤矿人形象。
二、诗歌创作。吴允锋从1993年至2003年基本辍笔,2004年起重新写作,并迎来了创作的第二个丰收季节。陆续在《诗刊》《十月》《星星》《诗歌报》《扬子江诗刊》《绿风》《雨花》等各类刊物发表大量诗歌作品。
主要作品有:2003年在《阳光》杂志第9期诗专号发表组诗《吴允锋的诗》六首,配有诗人叶有贵的短评。《简单的事物》(组诗八首:)发表于《都市晨报》并获第三届晨报文学奖·诗歌奖;《浅唱》(外一首)发表于《彭城晚报》并获徐州市青年作家新作大赛二等奖;2008年:组诗《事物的北面》(四首)在《诗刊》第2期上半月刊发表;组诗《褪色的比喻》(四首)在《诗刊》第2期下半月刊发表。
有部分作品入选各种选本:《俯卧的村庄》入选《2006中国新诗年鉴》;《答案》入选《天堂之路
悲伤—2008中国四川大地震诗选》;《浅唱》入选《经典情诗99首》;《有限》入选《诗刊》编的《2008中国年度诗歌》;《蚂蚁》入选中国作协创联部编辑的《2008年中国诗歌精选》;《相距五米的爱情》入选《江苏网络诗歌选(2007年卷)》。另有作品曾入选《2006中国新诗年鉴》《经典情诗99首》《2008中国年度诗歌》《2008年中国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他的诗《一首诗的前身和后世》获《青年文学》“沈园杯”全国青年爱情诗歌大赛佳作奖。
吴允锋认为,诗歌的天职是返乡。一个人也许不需要诗歌,但人类不能没有诗。一个人可以终生不写诗,但不能没有诗的人生。诗应该提供感悟的最大可能和抵达的最快速度。坚持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诗意。其诗歌创作特点:思想上追求对真理(真相)和隐秘情感的挖掘与呈现。艺术表现上重叙说,倡导冷抒情,擅于“藏”,语感自然亲切,于质朴中见幽深,常在不经意间给人以痛感和启悟。吴允锋著有诗集《沉浸》。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
马亭华(笔名黑马)文学创作总体上分为散文诗、诗歌、煤炭诗和微型诗等几大块,散文诗《大荒原》10章在2005年《散文诗》11期头版推出,入选《2005中国年度散文诗》、《2005年中国散文诗精选》,在散文诗坛崭露头角。耿林莽先生在《散文诗》2006年第7期推出评介文章《荒原上的黑马》,称黑马“颇具实力的散文诗新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诗《乡土与诗人》入选《2006中国年度散文诗》,《梦里周庄(组章)》入选《2006年中国散文诗精选》。《乡土辞典》入选《2007年中国散文诗精选》,同时获“国酒茅台杯”全国十佳散文诗人提名奖,获2006年度全国新星作家评选“银星奖”。散文诗《爱上缓慢的时光(七章)》入选《2008中国年度散文诗》,《苏北的秋天(10章)》入选《2009中国年度散文诗》,获首届“诗潮杯”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二等奖。
从2005年开始,黑马在《诗刊》《绿风》《星星》《扬子江》《诗潮》《诗林》等刊共发表诗歌数百首。作品入选《2008中国年度诗歌》,《2008中国诗歌年选》,《当代青年诗人代表作诗选》,《中国当代诗库》,《中国诗歌选(2007-2008卷)》等,获(2005)第14届
“柔刚诗歌奖”入围奖,诗刊社“西部的太阳——中国诗人西部之旅”全国征文二等奖,《扬子江》“民生之歌”大奖赛三等奖,草堂人日“诗圣杯”原创诗歌大奖赛二等奖,《诗刊》第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2008年度)入围奖等,共计60余项。黑马还创作了部分煤炭诗、微型诗和打工诗歌及其他作品,均有丰硕成果。
黑马提倡独立、安静、自由、创意、简洁的诗歌,主张回归汉语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同时萃取西方现代诗艺术精湛的技法,古今贯通,中西合璧,赋予中国当代实验诗写新的元素和活力,坚守在人民中间写作为人民代言,保持诗人在时代中特有的质疑、批判与回应,旨在传承汉语诗歌艺术,并试图抵达新的高度。
2008年黑马加入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签约龙源期刊签约作家。个人诗集《苏北:乡土辞典》待出。
诗歌作者创作成果较大的还有如月。如月,原名孙文娟,1990年开始创作,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她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沛县乡村,自然风物、清苦的生活,都孕育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诗歌的爱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她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她已经创作了数百首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扬子江》《绿风》《诗选刊》《青海湖》《青春》《文学港》《红豆》《阳光》《翠苑》《南方文学》等期刊。诗歌入选《世纪末的强音》《有风或无风的日子》《第三条道路》《五月的祈祷》等诗集。如月诗歌的题材主要有三类,一是对日常琐事的感怀,二是对故乡亲人和童年的追思,三是展现内心深处隐秘的情感及抒发自己对于爱情的执著。《阳光》杂志曾将如月列为“阳光诗人十八家”,青年诗人叶臻在诗评中写道:如月的诗绵密,轻盈,具有淡淡的伤感,承载的是女性所固有的细腻情感的心灵感受。2009年第3期《阳光》杂志推出如月一组诗歌,配发了评论家俞胜的评论《落月摇情满江树》,这样评价如月的诗:她的诗歌意象单纯,纯净得就如一泓秋水。诗的语言清秀雅丽,没有晦涩的句子。且善于运用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形成了一种晓畅雅致的风格。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以散文的笔法入诗,通过叙事和细节的刻画,来传达复杂微妙的情感。诗人丁可在评论《人淡如菊,诗清如月》中对如月的诗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窦卫星,笔名枉凝眉,她的诗文集《如烟心语》和散文集《穿越一个人的雨季》2009年初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前者分三个部分:心曲轻唱(歌词)、群雄荟萃(音乐人访谈)、倾城之恋(小说散文)。著名词作家吴广川先生在序《古典情韵 浪漫襟怀》中评价道:她写的歌词内容基本是爱情题材,谱了曲,都是眼下那种很流行的爱情歌曲的范畴,但不同的是,窦卫星的歌词看上去不俗,不浅,不涩,不浮躁,从立意到遣词用字还有一种古典歌词的美,这就和那些狂轰滥炸铺天盖地的爱情歌曲不在同一个品位和档次上,而要高上一筹。窦卫星的创作特色和优势已经在网络歌曲创作方面显露出来。她作词的歌曲如《留不住的温柔》等流行甚广。
此外,主玉丽(箫女)也有诗歌在《红豆》《阳光》《南方文学》等刊发表,作品入选《世纪末的强音》等诗集。
三、散文创作。主要作者有孙怀茂、陈素玲、古红香等。
孙怀茂的创作以散文为主,一类是煤矿题材,一类是游记,前者表达了热爱煤矿的情感,反映了煤矿工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后者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他的作品在《工人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旅游报》《新民晚报》《光明日报》《生活周刊》《劳动报》《江苏工人报》《现代旅游报》等40余家报纸、杂志上发表,计百余篇,近15万字。多次在省部级大赛中获奖,曾获得第四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江苏省企业报征文奖,其与人合作的电视专题片多次在煤炭系统获奖。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
陈素玲,笔名晓羚,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当代小说》《短篇小说》等报刊发表小说,她的创作主要以散文为主,作品散见于《当代矿工》《新民晚报》《中国煤炭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热流》等省市级报刊。先后两次获得江苏省企业报散文大赛一等奖,并有十余篇作品被收入《中国微型小说新作选》《椰风习习》《丁香花开》《太阳的风韵》等文集中。1997年成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1997年曾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煤矿青年文学创作会及乌金颁奖会,出席了徐州市第四届、第五届文代会。她的散文内涵深厚,情感真挚,有着女性的阴柔之美。
古红香,笔名徽州女。1996年开始创作,以散文、随笔写作为主,曾在《阳光》《关东文学》《当代护士》《中国煤炭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等刊发表散文、随笔、小说数十篇,有作品在省部级征文中获奖。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参加煤矿作家高级研讨班。她的散文和随笔从生活出发,有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作品入选多种文集。
自2008年沛县成立文学创作团后,大屯公司和沛县的文学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大屯工人报》、沛县文学创作团编印的刊物《歌风台》经常相互发表两地作者的作品,《沛县文学作品精品集》收录了大屯公司部分作者的作品,中国作家看沛县等多项活动矿区作者也积极参加,这些,都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相互繁荣。
近四十年来,在大屯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中国煤矿文联和作家协会的支持下,在徐州市作协和沛县文学团体的帮助下,大屯几茬作者辛勤笔耕,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为沛县的文学创作增添了辉煌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