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於梨华:怀乡的情绪促使我写下《梦回青河》

(2009-02-13 17:11:23)
标签:

方素衣

落花满衣

於梨华

文学/原创

杂谈

分类: 读书影视
怀乡的情绪促使我写下《梦回青河》

  记者:您1953年离开台湾去美国,1962年写完自己的第一个长篇小说《梦回青河》,这十年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情绪引发了您的创作?

  於梨华:那十年,我在美国吃了很多苦,与我在内地的幼年生活完全是不一样的。我本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而在美国,我要替人看小孩,做很多我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童年生活因此在我的脑海变得格外清晰,我那时想家、怀乡十分厉害,但是台湾不想回去,内地又回不去,千头万绪只能靠文字来发泄。在我的家乡,原本没有青河,但是这本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原型,都是我小时接触过的人,我对他们进行了艺术上的加工。

  记者:那么您的这部小说是不是有着半自传的性质?哪个人物有您自己的影子?

  於梨华:海明威曾经说过,第一部长篇小说会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因为那时你的阅历还不深,无法去掉自我的色彩。我自己年轻时候的个性和小说中的定玉比较相近,小说也正是以定玉的角度“我”来写的,我那时很像定玉,聪明、顽皮、率真,而又有些心计,曾暗恋过表哥,因为去美国很久不见,所以在小说里将“表哥”林国一这个人物美化了。但是你们不要对号入座,因为我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很多演绎。那时我的这本小说出版后很轰动,电台天天晚上8点至9点会联播这部小说,一到播时,我的父亲就出去散步,他不要听,因为他觉得书中的父亲是在说他,其实不是这样的。

  记者:在《梦回青河》中,您描写了各色各样的女性,您的内心是怎么看待她们的?

  於梨华:《梦回青河》中,我写了外婆、大姨、定玉妈妈、定玉、美云等许多女人,小说横的线索是爱情,纵的线索则是家庭悲剧,每个女性都代表了那个社会的一类人。小说中,我最喜欢美云,那个超凡脱俗的女孩子。美云是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典型的中国女子,我认为中国女性是最有韧性的,即使是在悲苦时也坚强,不是柔弱无能的。刘雪华演的大姨年轻时就守了寡,在那个社会不管多年轻,守寡也是不允许再嫁的,她是个很风骚的人,而性却被压抑了,必然要找到另外的渠道发泄,因此才会虐待美云,我写大姨其实并不觉得她是大恶人,她是让人同情的。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文革”后我衣锦还乡,她在后门里悄悄出现,这时的她已经变得瘦小、憔悴、苍老,而她不变的是那双眼睛,依旧灵活。所以我希望刘雪华演大姨不要让观众恨她,而是可以同情她的难处。书中的舞女翠仙可说是我刻画得很单线的一个人物,因为我对这个人物的背景都不了解,她与我童年的生活没有关系,我当时已经顾不及了,所以我认为描写得比较弱。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后来又被我完全搬到了一个短篇小说《柳家庄上》里,因为这些人物已经去不掉了,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上。

  记者:《梦回青河》确实给人的感觉很不“单纯”,在当时中国的小说还是脸谱化,好人就是完美的好人,坏人就是十恶不赦的坏蛋,而您的小说中则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於梨华:这是很正常的人性,好人里有坏的东西存在,坏人心里也有好东西,我就是个常有坏主意、看到好的东西就想拿的人,只是我们经常是好的一面控制着坏的一面,如果控制不了,则会做些坏事。

  记者:《梦回青河》被喻为民国时代的《红楼梦》,您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於梨华:我好难为情的,这个评价过高了,如果读者因为这个评价去看小说,结果他们感到失望怎么办?有人这么评价这本书可能是那时写大家庭的小说很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