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业策划人眼中的《非你莫属》

(2012-02-19 05:01:23)
标签:

江湖猎人

工作室

《非你莫属》

文案策划

文化

分类: 案例回顾

职业策划人眼中的《非你莫属》

 

 

,竞争形势的分析:

 

[1]《非你莫属》 20101031日首播,《职来职往》20101210日首播。虽然首播的时间相差仅仅只有40,可按照市场“先入为主”的导向惯性, 《非你莫属》还是能够算上抢得“先机”。

 

[2]虽然都是求职类的节目,但诉求点还是存在差异的。《非你莫属》的12boss诉求的是“身份”;而《职来职往》的18达人则诉求的是“专业”(尽管里面有角色混搭的成份)boss在岗位薪酬上会有随性给予的权限,而达人给予的岗位薪酬一般情况下只能是底线; boss可以根据自己的偏爱“因人设岗”,而达人只能是依据老板给出的指标去走过场。

 

[3] 《职来职往》能够加分的地方在哪里?

■百家知名企业的噱头:

虽然清楚底牌的人都知道最终只能选择在场的18家企业,但对不知情的人、从广告传播的角度还是会有声势浩大的感觉。

■选手的奖品:

尽管能够拿到奖品的人不多,依然有着“诱惑”的元素在里面,令人期盼相对“增值”的跃跃欲试。同时,也是一种实力信息的输出,能够整合资源和驾驭资源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主持人李响对于选手的温和:

在这个实际不平等的舞台,应聘选手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就注定了心灵的脆弱。刚刚走出校门,少经风雨和磨难,自然抗压能力不够;再加上大场面带来的紧张,所以企业可以选择不用,没有必要打击选手的自尊----善待应聘选手,其实等于善待一个庞大的群体

■提问的专业度:

由于达人的身份就是某个职位的总监,所以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具备一定的专业度和常识。这一点对于应聘者或是即将走入社会的求职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看似简单的问答中获得常识和相关的信息。

 

依据综上所述,虽然并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仅仅是从职业策划人的“直觉”:《非你莫属》已经到了需要“突围”的时刻,再不能消耗原始的先机资本,需要一个“切入点”,才能有效抑制收视率的下滑。

 

【细分市场   深度营销】

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

描述爱情的作品岂止千万,小仲马的《茶花女》荣登世界名著。

上万人参与竞技的马拉松,尽管所有人在做同样的事情,却不妨碍冠军的“诞生”。

作为一个企业,你的“营销思路”决定了企业的出路;你对市场的洞察与决策,决定了你的企业能够走多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