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

(2006-07-21 08:58:33)

作者介绍:本文作者丁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著名的青铜器专家.中央电视台<鉴宝-艺术品投资>栏目的专家顾问,更是对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研究有其深厚的造诣.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

解读青铜器的历史渊源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     揭开远古"神秘的面纱"

 

 

穿越历史的尘埃

回味久远的年代

时间在此刻凝固

岁月在此刻舒展

 

 

考古学者将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根据生产工具的材质,区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我国,较大件的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河南二里头文化晚期,约当夏代(公元前2116世纪)晚期。此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时期等虽有小件红铜或青铜制品发现,但数量少、物件小,还不能说那个时期已脱离了铜石并用时代。有的二里头铜爵,从铸痕看,内外范多达四块,器壁薄而均匀,其工艺水平已脱离最原始状态,不能排除我国在夏代前期已掌握冶炼青铜技术的可能。所以,古史所记“夏铸九鼎”的传说,或有所本。青铜器伴随着早期国家的确立而出现,自然就成为王权的象征。传说夏鼎历商至周,每当王朝改易,鼎则移于新主。春秋时期,王室衰弱,楚子过周境,问鼎之轻重,则其觊觎王权之心,路人皆知。

商代盘庚迁殷之后,国力渐强,特别在武丁时期,达到顶峰。为适应其神权统治,需要进行大量繁复的祭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青铜祭器是神坛上的重要道具,因而此期青铜器铸造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体积厚重,纹饰神秘庄重的青铜器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青铜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西周建国以后,特别重视礼制建设。从金文记载的内容看,大概在穆王前后,一系列祭祀、军事、飨燕、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成为当时贵族等级制度的严格规范,即后世所谓的“周礼”。由于青铜器在西周诸礼仪中的标示作用,周人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因而,此时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名之为“礼器”。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青铜器被赋以“铭贵贱、别等列”的作用,其占有状况已成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早在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就开始有仅几个字的、以象形为特征的族名铭文出现,到商代晚期开始有长达数十字的记事铭文出现,进入西周以后,更出现了许多百字以上的长篇记事铭文。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铭其功烈以示子孙。”(《左传·襄公十九年》)为后世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

春秋时期,诸侯力政,礼崩乐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自春秋中期始,青铜器的地域特征突现,中原、楚、秦、吴、越等地的青铜器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一些小国的青铜器也成规模的出现。

战国时代的青铜器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新的形制不断出现,纹饰趋于图案化,还出现了一些描绘攻战、狩猎、礼乐、桑植的写实图画。

铁质生产工具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标志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我国大约在春秋早期开始出现铁器,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五世纪前后)铁兵器和工具逐渐增多,至战国中期,铁器在农业及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楚、燕等国军队也基本以铁兵器装备。

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青铜器流入民间,脱去神秘的外衣,以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身份,留存在社会生活里。但是,随着礼制传统的延续,作为藏礼工具的青铜礼器,在其后历代礼仪制度中,仍保留着它不可替代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