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双面胶》中汲取什么?
最近国产家庭情感剧“肆虐”荧屏。本该吸引大多四五十年纪女性观赏的黄金时段家庭剧却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其中不乏曾经不屑的大老爷们。势头盖过了冗长的韩剧。北京电视台刚播毕的《双面胶》反响强烈,引来不少媒体评论,也成为不少百姓话题。
《双面胶》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对东北男人上海妻的婚姻生活,乃至双方老人介入后激化的婆媳矛盾,最后导致了一个两败俱伤既悲切又无奈的结局。对当代婚姻家庭问题演绎的真实细腻也够尖锐。观众总能从中看到些许生活中的影子。其中,小地方到大上海打工者的心态;地域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夫妇成长背景和观念的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的婆媳间对消费和生活习惯的矛盾所产生的无法弥补的代沟,都活生生的做了展示。电视剧引发了不同的,广泛的议论。
我也近乎完整的看了全剧。总的感受是:儿媳丽娟一家上海人已是接近完美的典型上海家庭了。或许,编剧如此编故事也有他的地域观藏在其中。生活中如此表现的上海人真的不可以再从鸡蛋中挑骨头了。婆媳的矛盾,乃至最终导致公婆过早过世,岳母中风卧床,责任都在丈夫一方。是男方一家犯了不少大忌才造就了如此苦涩的果子。
其实,较早年代就流行“北方丈夫南方妻”一说。早在大军南下时就时兴此风。当年,不少落户上海的解放军战士和进城干部就是如此成立家庭的。因为上海女孩比北方女孩温柔体贴,更勤奋顾家和爱料理家,绝少动辄发怒撒泼乃至破口大骂。我有不少上海朋友。不管是同济或交大的老师,或者从事技术工作的男女朋友,也都很爽。尤其是在北方朋友面前表现格外的爽,都很够意思,很有面子。当然,上海男人也有他的弱点,太过细腻,乃至胆小和小器。这都因人而异,秉性不同麽,都可理解。
再说《双面胶》吧。这一家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造成的。如果亚平父母是知识公婆,如此矛盾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其次,亚平一家所犯大忌就是,怎么可以同亲家借钱呢?作为北方人我觉得太不可思议!如此,太丢面子!依正常北方汉子的个性,就是砸锅卖铁甚至卖血也不能向亲家讨钱的。当然,俗话还有“你借给谁钱和你向谁借钱,你就必将失去这个朋友”之说。
第三,不经女方允诺擅自请自家人来做保姆也是忌讳。试问,请自家表姐做保姆,怎么可能让女方自由驾驭呢?自家外甥女与儿媳争执时,婆婆不调解而壁上观虎斗,太离谱。
第四,谁都知道婴儿能喝半年一年母奶,对孩子和母亲都大有益处,而丽娟婆婆却愚昧到私下倒掉丽娟辛苦泵出的母奶,还借口是为儿媳好?如此,再贤淑的儿媳也会动大怒噢!
一个大老爷们品评半天婆媳关系,自觉有些脸热。《双面胶》能给那些已婚和未婚的人汲取些什么?读了此文或许会心中有数了。撂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