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里,难寻当年“真心”

(2016-10-05 17:04:47)
标签:

柴冬雁

文化

情感

随笔

分类: 我或我们的生活

通常,日记里最能窥见一个人的真实内心,比如,想探知谁的秘密,若能拿到他(她)的日记,那就妥了,不用再向任何人打听,啥都没有日记更真实,更深刻,更隐密。

然而,诸事总有“特殊”,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

大概一个月前,女儿抚案奋笔,我问,你在写什么,她说,写日记啊。我一时兴起,立刻也寻来一个日记本开始写起来。

写到这里,应该交待一下我写日记的”历史“。

还在初中时,我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应该说,那段延续了十年左右的记日记的日子有两大好处:一,熟练了码文字;二,进行了自我疏解。所谓”笔都是练出来的“确有道理,总写,就自然熟练——码字其实就是一项技术活;另外,当有心事时,写出来,是一个很好的释放方法,由此,(很可能)达到了避免那些心事郁结成病的目的。

至今,能想起来的,当年记在日记里的内容,有一段,朦胧喜欢上一个男孩儿,不懂也不敢表达,就写在日记里;还有一段,与初恋分手,撕心裂肺地痛,痛到写着写着就泪流满面……当然,还有很多,十年,3650天里的林林种种,可不是如今三言两语就能回忆和概括的,何况,写下此文的目的并不在此。

那么,写此文的目的在哪里?

那就继续交待一下”历史“。

2006年,我有了博客——网络日记。还好,在申请博客的第一天,我就知道它是公开的——不至于想写什么写什么,发生什么“日记门”事件。

就这么,一写又是十年。

当然,此十年,非彼十年。那个十年,日记是我最好的闺蜜,我把整颗心全都剖开给它,丝毫无所保留;这十年,”日记“则是我的商业伙伴,说出来的,肯定是能说的。

当然,从什么都能说,到有所保留地说,中间也有“过渡”,那就是博客里的“私密”专栏。那里的东西可以上锁,别人看不到,只有自己可以看,某种意义上,“回归”了传统日记的内涵。我不知道多少人在“私密”专栏有存货,我有。但也只是最初有,现在,早已经没有了。

当一个月前,我再度把传统日记拣起来,开始一笔一划书写的时候,我深知,我已经“习惯”了网络日记的“记录风格”---有所保留、话到笔端留七分。

也有几次,提笔之余我暗自发笑和自嘲,你记日记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记录事件,也记录内心嘛……然而,没有用,潜意识当中,已经与日记有了“隔阂”,当年的“闺蜜”,如今只是一个不远不近的朋友,能倾听和承载内心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我不知道应该感谢博客,感谢它让我不再依赖“日记”,变得独立;还是怨怼博客,怨怼它让我失去“日记”这个好朋友……其实,事实求是地讲,还是感激更多吧。毕竟,需要用笔抒发和释放的时候,日记做了最忠实的“倾听者”甚至是“垃圾桶”,它避免我当时脆弱的心灵难以承受其重;当不必非要用笔抒发时,则意味着心灵在成长,可以勉强承载,不必非得倾倒。

我仍会继续记录,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网络的。我喜欢用笔,也想尝试回归最初,在日记里记录最真实的内心,让日记重新成为“闺蜜”。我甚至雀跃地设想,当我再度把最隐密的内心写进日记时,那一定很幸福,也很轻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