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分清什么最重要
(2014-12-26 20:23:18)
标签:
育儿儿女父母教育成长 |
分类: 亲子专栏 |
那日,看一个电视专题片,妈妈对刚刚在全班考了第一的孩子说,你怎么只落第二名两分呢?你就不能再多考几分!孩子表情痛苦,无言以对。或许,这个孩子对他妈妈来讲,只剩下“赚分”这唯一的功能,而“欲壑难填”的妈妈,给孩子的永远是高和更高的目标。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分数有极高期望值,有的还算现实,也有的,高得离谱。这些父母心中,孩子不考第一,或不能名列前茅,就对不起家长付出,甚至就是大逆不道。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讲,分数真的最重要吗?
女儿有个好友叫涵涵,曾有一段时间,她天天往我家打电话,每天少则三四个,多则七八个,令人不胜其扰。作为母亲,我不能干涉女儿交友,但也不想任其发展。终有一天,我忍无可忍问女儿,涵涵父母不管她吗?女儿说,涵涵父母做生意,从来没有时间陪她,她很无聊。那一刻,我完全理解了那个孩子。父母固然是为了孩子而拼命赚钱,却不知,过分疏离带给孩子的除了孤单,还有心灵营养的缺乏。没有陪伴就不会有沟通;没有沟通,自然无法建立渠道。那么,当孩子进入“个性成长期”即青春期时,父母与孩子怎么可能心灵相融,彼此理解和靠近?很多父母习惯在沟通不畅时给孩子贴上“不听话”或“叛逆”的标签,却不反省,该建立亲子渠道时自己究竟在忙什么。
孩子像小树,不仅需要土壤供养,还需要空气和阳光帮助合成。“空气”和“阳光”就是来自父母的爱、关注以及尊重和包容。父母吝啬或无法付出这些,“小树”又怎能健康?树木并不健康,你还要求他硕果累累,这样的父母是狠心和不人道的。
2011年,南京一中英语教师黄侃以母亲身份讲了一堂“生命教育课”,整个课堂被泪水淹没。她的女儿从小优秀,后留学荷兰,某日,惊天噩耗传来,孩子竟在荷兰自杀了。一个一直被大家公认优秀的孩子,为什么用这样的极端方式结束年轻而美丽的生命?黄侃说,父母以孩子的“分数优秀”为骄傲,却忽略了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挫折,坎坷和风雨的能力。
功利的父母在孩子考完试后总是问,考了多少分;淡泊与明智的父母则说,考完了,知道哪些不会了吗。
什么时候,我们都成为后者,我们的孩子才真正拥有了成长的快乐,拥有了尊重与真正来自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