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突然接到女儿新老师发来的短信,此“新”老师自称姓李。我倒还真没当回事儿,以为是正常低段往高段过渡,由高段老师接手。可事实不然,次日,接到女儿同学家长的电话,表示校方此举诡异,不正常,有必要去问个究竟。原来,此校没有高低段老师的区分,是我把问题想简单了。据说,此间有“内幕”。
作为母亲,出于为孩子负责,为孩子成绩负责,去想办法挽回一个好老师自当是义不容辞,自当是责无旁贷的。工作脱离困难的情况下,我只能早一点下班,赶到学校,而其他近三十位家长已经在学校等候了一天,并且与校方有了两三个回合的较量。有家长说,原班任到班级后,一番“因身体原因不想再教这个班”的说辞极大打击了家长们的劲头与信心,因为,本以为原班任是迫于学校压力,被硬调到别的岗位,可,显然事实并非如此。然而,家长们仍然坚持,因为,谁也想不通,为何带班带得好好的(学年第一),学生认可,家长认可,身为班任,她却说什么也不肯继续教下去了。一定还有“隐情”。
今天,家长们仍然去与学校较量了一天,但今天是个连风带雨的日子,风雨阻碍了原计划,与学校的较量也无果而终。最终,大家除了得到一个“因原班任与同学校另一班班主任有较深的矛盾,在同一学年组实在难以愉快地干下去,只好有一个主动退出,而这个选择主动退出的便是我们孩子的班主任”的解释外,什么“利益”和“愿望”也未能争取到和实现。这个结果固然是令人大失所望的,但细想,似乎也是一个一开始就已注定的结果——学校何时充分考虑过家长的需求呢!?
我有些哑然失笑,觉得为了个人矛盾而置一个班的孩子于不顾,这样的老师就随她去吧。毕竟还年轻,何苦为了争强好胜而争斗到头破血流,难以为伍呢?两个人,无论谁胜谁负,留下的又将是什么呢?未来回想,定然自己也要愧然一笑。
现在,我想,作为孩子母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孩子,要提前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另外,我暗自思量也盼望,希望新班任比原班任更好——不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