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一个多月的公汽,无数次上车寻找座位,无数次体味了找到或者找不到的心情。忽然觉得,寻找座位的过程就象人生的经历,座位意味着某种人生。
一,一直没有找到座位
都是上下班高峰时间坐车,找不到座位是常事儿。每当找不到或者等不到座位时就会感慨,人生也许就象坐车一样,一生都可能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座位。
二,等到了一个座位
人满为患时就要选择站在别人的身边,如果你幸运,可能一两站地,那个人就抬起屁股走人,你会乐不颠的坐下,庆幸自己站对了位置。职场中的站队就尤如公汽上的站位,站准了,机会多多;站不准,一路站着的可能性极大。
三,坐上唯一剩余的座位
理论上讲,上下班高峰坐上剩余一个空座的公汽的机率相当于中彩票五等奖,报定信心,必定有机会。每当获得那个座位时,个个都会狂喜,愉悦,甚至到单位都能忍不住哼唱歌曲。其实,没有哪个机会真的会从天而降,主观努力永远是获得机会的真正动因。就象被雨点砸中,必须得你先出去走,还不能带雨伞一样;就象有人哭着问上帝,我那么虔诚地祷告,你就不能让我中一回大奖,而上帝回答:你总得买张彩票吧一样。
四,不以座多为喜。
逢非高峰时段,公汽车上座空为患,上了车,放眼一望,都是空座,别说狂喜之感,就连最起码的庆幸都没有,甚至毫无感觉,心情淡然。过于多见和过于大众化,都往往不被重视,要不然,同是一个座位,怎么就给人两种不同的心情呢?难道那个座位是高席雅坐,坐上去格外舒服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得来的容易与不容易给人以错觉。追一个人,追十年八年才追到手(当然得是追求者有足够的毅力),你看他珍惜不珍惜;才追了两次就上手了,我看,被珍惜的可能性就极低。换个角度讲,想被珍惜和重视就必须要与众不同,要别人无可取代,象鲁豫,她的节目样式非常容易模仿,可为什么《鲁豫有约》却总是一枝独秀,因为,鲁豫是不可替代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