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女儿进入第六小学的学前六班,选择了一位姓宋的老师。昨天跟好友商谈,是为孩子选择一个严厉的,能更好的形成规矩的老师呢,还是选择一个性情温和,能和蔼对待学生的老师呢,好友主张选择后者,于是,便选择了小宋老师。
女儿有些犹豫,她说不喜欢现在的学校,还想去实验幼儿园,其实我知道,三个月清闲在家的女儿更喜欢呆在家里。但我还是很认真的告诉她,一个人要有很多进入新环境的机会,不能老呆在一个地方,如果一个人老是呆在幼儿园里,他(她)就会长不大,我问女儿,你不想长大吗?其实,如果让我回去重新成长一次,我一定会说我不想长大,但我知道,孩子们都喜欢长大,长得象爸爸妈妈一样高,我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美好愿望。
送进班里,女儿哭了,我知道她肯定要哭,这是她进入一个新环境时的必然表现。虽然此前我竭力促使她放松,比如我说,你一会儿做个自我介绍吧,告诉大家我五岁,是猴头,女儿就笑了。女儿是2004年那个猴年大年初一出生的,所以,我总逗她说她是“猴头”。我甚至因此想给她起个小名叫“小蘑菇”,但因为这个名字有“磨磨蹭蹭的人”的嫌疑就放弃了。女儿至今没有个象样的小名,大名叫闫瑾,小名就叫小闫瑾。
办理了一所学校的入校,又办理了另外一所幼儿园的退园,一个上午过去大半,女儿就在我的忙碌中实现了环境的转变。人的承受与适应能力都是磨炼出来的,我相信女儿在经过几次这样的磨炼后会变得适应能力强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