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四川什邡市的震区爱心图书馆是因为佳木斯大学一名大学生,他叫樊雪南,在基础医学院读大一。他给我邮寄了一份“倡议书”,上面这样写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噙满泪水,因为你我共担伤痛;
为什么我们的牵手如此之紧,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5·12灾难以降,共和国的总理在含泪指挥,奔波前线,我们的子弟兵在强行突进,以命换命,中华发出了爱心总动员的口令。书生意气的我们,也紧急行动起来,奔赴于募捐的现场,献血的医院,义演的舞台甚至灾难的现场。现在,暑期即将来临,作为校园群体的我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灾区做一点事的行动中。作为厦门大学的一名普通学子,我向全国的同学们发出我热切的倡议:
不论你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小学生,或者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让我们为灾区的同学们、孩子们写一封信,捐一本书。信不在长短,就写你想说的那么一句朴实的话;书注重质量,就是捧出你认为最适合孩子们或者适合灾区的那本书。
本人将于六月底赴四川捐建震区爱心图书馆,并与当地红十字会合作,以图书馆为据点参与收发书、信的相关工作,希望能看到您的心意。书、信邮寄地址:
四川什邡市卫生局内红十字会震区爱心图书馆 刘灿收
邮编:618400
我们坚信,从我做起,克难兴邦,大灾难必将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进步,大和谐!
厦门大学学生刘优良
这份倡议书的书写者刘优良是厦门大学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前几天刚刚博士论文答辩完毕,顺便毕业。知道他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但真正“打交道”却是因为这份倡议书以及他所发起的这项“写信捐书”的活动。在接触中我更为真切的感受到,已戴上博士帽的刘优良,心中有一份澎湃的热血,肩上有一份凝重的担当。
刘优良和他的若干位志愿者同伴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他们建起全国第一座乡村图书馆---屈原乡村图书馆,前不久在更南边建了一座“海西乡村图书馆”,地震发生后,他们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在地震灾区建一座爱心图书馆。说到做到,从策划到具体行动,前后不足两个月的时间。眼下,刚刚答辩完毕的刘优良就奔赴四川一线,整日忙碌在什邡市马井镇菠萝村。他甚至从厦门乘机路过长沙,那个有妻有儿的地方时,都没有稍做停留,而此前连个电话都未曾打过。我很敬佩刘优良的这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所做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前些天,光顾他为四川震区图书馆建立的博客,我深深被感染和打动着。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很遗憾。他倡导的捐书写信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包括我们佳木斯市也有不少学生行动起来,但是,他建的博客却因为他疏于(他一定是没有这样的精力与时间)访问别人而未能实现“宣传平台”的作用。我的博客点击率也不高,可是我还是冲动地想要写一篇文章,并把爱心图书馆的博客地址链接在我博客里,哪怕多为那里增加一个读者,也算我跟在刘优良身后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四川震区爱心图书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