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不懂诗的人来说,苏历铭不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所以,那天接到因苏历铭“归来”相约吃饭的电话,多少有些懵懂和惶然。然安坐席间,却了解了“惊人”的事实,在诗歌界,提到“苏历铭”,绝对如雷贯耳。
苏历铭1963年出生在佳木斯,这是我用“归来”形容他的原因。事实上,从1980年考上吉林大学,他就长居外地。
苏历铭不靠文字为生,却把文字轻松自如地玩味手股掌之间。他一年有近三十篇诗歌发表在《诗刊》这样的权威刊物上。而且,无需刻意追求,华文大奖就能花落苏家。苏历铭戏称,作品发表和得大奖纯粹是因为和编辑,和评奖委员会混成了“哥们儿”,殊不知,想和那些“眼眶极高”之人混成哥们儿姐们儿绝不是滥竽充数者能办到的。
苏历铭很谦逊,当席间人称他诗人时,他表示,我只是爱写诗,称不上诗人。这和我过去所理解的,越是成就高的人,越谦逊正好吻合。我确实发现有些人小有名气时,远要比大有名气时能摆谱,能拿架儿。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还是因为“道行”不够深,还没悟透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是天外有人吧?
苏历铭也很可爱,他说有一次,他的诗被打字员抄丢了一段,结果那诗好评如潮。他还说,有一次他回家乡,去桦南,见识了敬酒时,乡级政府女干部的卓越口才,以及白裤子里套着花裤衩的前卫装扮,于是他灵感突发,写出组诗《花裤衩》。他熟知网络,却不了解腾讯聊天功能。当有一个朋友讲述与网友见面的温情场面时,他很认真地问人家,你们难道就拉手了,难道还拥抱了,后来呢……那神情,不象诗人,而象一个无邪的孩子。
苏历铭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家计委,可没干多久,别人眼里的金饭碗被他“扔掉”,他自费去日本留学,六年后归国,一头扎进证券市场,并且一步一步做到经理的位置。可是2003年,他又辞职了。他辞职从来不是因为干不下去,而是做到了一个高度,他便选择了“从头再来”。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挑战精神”吧?
祝福远在北京的苏历铭。因为他的谦逊和他是家乡人的缘故,我开始尝试读诗,并期望能真正读得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