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优良是我认识的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厦门大学读行政管理学博士。我们俩是亲戚,他儿子和我闺女有可能是未来的小两口。当然,这有点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意思。其实,惦记我闺女的人还真不少,我先统统应承下来,谁知道将来哪棵树上开红花呢。反正我的原则是“广泛培养,重点选拔”。
其实,介绍我们俩的关系不是主要的,我主要想说说这位刘博士的崇高事迹。不是他学问大,学历高我就尊他“崇高”,是因为他扎扎实实做了些事儿我才这样由衷地说他。
从去年到现在,他根本没有踏踏实实读书,他在兢兢业业“不务正业”。他在做的就是捐建一所乡村图书馆。其实这事儿说起来挺容易的,没有亲身体会,谁也不知道其中的苦。就象没有当过妈,谁也不知道当妈的苦一样。
其实我挺同情博士们,有写不完的材料,研究不完的课题,有时候都有点象机器了。吃完饭就是写,睡不醒觉就是研究。可就是这种情况下,刘优良同志象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拼命挤出了一些时间研究“现在的农村更缺少什么”的重大课题。
我亲眼见过不少乡镇村屯在喊着“新农村建设”这样的口号过程中,把旧厕所扒掉,建起崭新的水洗厕所;把乡政府办公楼扒掉,盖起崭新气派的办公楼;盖不起的就修,修不起的就想办法扩。反正也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可是,深入其中你仍会发现,新厕所臭气熏天,乱纸乱屑堆得到处都是,随处便溺并没有减少;崭新的办公楼里,仍可见烟熏火燎,麻将声声此起彼伏。至于村民当中,该打孩子的还在打孩子,该把老婆当奴隶使的仍在当奴隶使。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不是靠建几座新房铺几条路就能改变的,思念观念的更新在新农村建设中比什么都重要。
城市整体市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思想文化道德建设这些软件;农村旧面貌的改变也离不开思想文化道德建设这些软件。
刘优良同志正是深切地领悟到这一点,才立志在屈原曾经流放过的地方----湖南汨罗市新塘乡玉龙村捐建了一处图书馆,旨在把当地村民的头脑用知识武装起来。
当然,不是刘优良自己捐建了这处目前藏书近四万册的乡村图书馆,他是一个纯粹的书生,就读过程中没有工资来源,只能靠讲点课挣点儿生活费。他不象某些知识份子靠著书立说赚大钱,他的著书立说更多为了课题研究,他课题研究又多半是公益性的,没有报酬不说,还要搭钱。所以,他是一支光荣的志愿者队伍的领导倡议者。在没有更多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完全靠一腔热血去凝聚和号召,这就是他异常伟大和崇高的地方。
“说来容易,做来难”,这是我对刘优良组织这次捐建活动的简单评价。他搭了多少钱,搭了多少功夫,搭了多少人情,我没有具体问过,我想,问,大概也无法问得清。我曾想为这件光荣而伟大的事儿也尽一点绵薄之力,可惜鞭长莫及。此时,我只能把他的事儿用这种笼统的语言加以概括。并籍此把他捐建图书馆后的又一壮举----建立志愿网站和论坛的相关网址在我自己的博客里加以推介。
仅此而已。我没有写到的和我想了解,也可能更多人想了解的很多情况在刘优良所建的网站及论坛里都可以找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