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图书馆札记 |
斋主与吴志攀副校长有过数年之交,并且每次见面相叙的时间都不短,谈论的主题也颇为广泛,总的感觉是:一见如故,平易近人,忒真诚,忒铁!所以,斋主在写这篇博文时也就敢斗胆地僭越一下,称吴校长为“高校图书馆的铁杆哥儿们”。
斋主真正认真接触过的北大校级领导也就是主管图书馆的几位副校长而已,先前的王义遒副校长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真诚实在,给人的印象是没有半点儿官气,百分之百的学者和师长。几年前,吴志攀教授从法学院院长升为北大副校长,并主管图书馆,后来还因为十分特别的原因而“屈尊”去兼任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其领导才能非同一般。记得第一次与吴校长见面时,好像是参加高校图工委的全体会议,第一印象是吴校长与我们的龙头老大戴龙基馆长的关系挺随和,但是出于对当官者本能的拒绝,斋主在第一次照面时只是礼貌地寒喧了几句而已。待到开幕式时,吴校长作为新的高校图工委主任委员负责致开幕词,斋主以为吴校长照例会按照别人拟定的稿子念一些好像很重要但是一句也难以令人记住的套话官话,没想到他什么发言稿也没有,而且根本不谈图书馆,只是用北大不少英年早逝的例子反复告诉各位委员和馆长务必注意健康,不要太拼命。听了这些大大的实话,斋主顿时感到此人可以为友也。后来,我们在那里折腾出了“宏伟”的高校图书馆十五规划,可是在闭幕式上,吴校长在简要地肯定了该计划后,没有讲半句要大家如何去完成这个计划的话,只是反复地强调大意如下的话:健康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总是做不完的,那么多的计划做不完就不要去拼命地做,多活几年就可以多做更多的事。一种朴实无华的人文关怀令所有的与会者感动不已。当然,吴校长越是这样讲,好像听众越是会反其道而行之,会后越是会拼命地去工作,因为馆长们在提倡人性关怀的同时也需要别人的人性关怀,而人性关怀又是一种动力。事实上,所有的人也都是一样,都需要人性关怀。吴校长的“就职演说”就这样把我们这些委员和馆长们不由自主地、心甘情愿地“招安”了。
因为被吴校长“招安”了,所以斋主从此以后忘记了与主任委员吴校长之间的距离,像“铁杆哥儿们”一样,相聚畅叙,无拘无束。记得有一年,我们坐在兰州对面的山上,一边品茗,一边聊天,脚下是滚滚东去的黄河,远处是夏日黄昏的城市美景,别有几分情趣。不知不觉,我们聊到了顾颉刚先生与兰大图书馆和中大图书馆,进而聊到了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的建设。吴校长在此方面的见解和作为,完全超出了斋主的想象。那时,斋主最大的感受就是:吴校长虽然是法学专家,但是对高校图书馆十分地在行,有这样的主管副校长,北大图书馆真有福气。
最近一次见面是今年初夏时在北京参加教育部的科研成果评审,斋主在餐桌上用膳,吴校长主动地走过来问候,并言斋主缺席了好多次CALIS的会议,错过了畅叙的时机,又询问斋主的地方文献与特色文献建设的进展情况,……,如此这般,好似老友久别重逢。戴龙头也多次说到,吴校长不仅从不干预北大图书馆的运作,而且是有求必应,力挺图书馆,这种“无为而治”令北大图书馆受益非浅。
高校图书馆需要的正是这样的“铁杆哥儿们式”的主管副校长。斋主所在的中山大学也有这样的一位副校长——陈汝筑教授,所以,我们也是有福之人。陈校长上月退休了,我们图书馆人都非常感念陈校长。斋主想:王波大概是与我们有同样的心情吧。
斋主时常在想:在缺乏法制的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哪里?是图书馆人吗?是图书馆经费吗?是先进的图书馆技术吗?理论上是,实践上好像又都不是,关键的好像是“三个一”:一个好的校领导班子,一个好的主管副校长,一个好的图书馆馆长。“三个一”缺一不可,只有当“三个一”全部具备时,图书馆人才能尽展才华,高校图书馆才能大踏步地前进。其实,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大概也是一样吧。斋主是这样想和这样“吹”的,信不信由你,信则灵,不信则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