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前延】做到以下三点即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减低损失——肖伯谦

(2019-10-28 11:57:19)
标签:

肖伯谦

肖氏推拿

全长生命

脉络品质

血液配置

【中医前延】做到以下三点即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减低损失

 

——肖伯谦

 

传统养生保健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近万年前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劳作,始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道出了中医养生的精髓。

中华养生术重视整体自然、道德情操、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
   养生保健的目的是使人在有生之年不发生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减少由于疾病所带来的身体、人力物力的损失和寿命降低,减轻社会负担。

养护健康,避免生病,就要规避致病风险,尽可能的减少一切致病风险因素的接触影响,避免疾病的发生。发生疾病,就要规范风险,或使疾病带来的影响损害降低或可以控制。

在生命的长河中,由于自然界及与人体有关的各种不良的致病风险因素存在,疾病发生的风险不能完全避免,规避疾病风险因素侵害,可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使健康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规范疾病的影响,使其对健康损害和对寿命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和可控的范围内,可减少和降低疾病的威胁,延长寿命,减轻经济、生活和社会负担。阻断风险是采用治疗方法与效果相符的切实的技术方法,消除疾病,恢复健康。

1、规避风险:是通过有计划的健康保护及养生方案,合理消除和远离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和条件,保护自身免受致病风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少不良因素影响,降低疾病及损害发生的机率。

“预防大于治疗”,规避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消除风险。寒凉导致脉络淤塞使健康状态发生改变,季节变化出现“寒凉”,是宇宙自然规律,无法完全规避,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减少、规避寒凉风险因素的侵害影响,古语“顺四时,避寒署…….”。

如:生活中避免在寒凉环境中久处,季节变化及时了解天气变化预告,及时了解空气质量通告,及时采用合理的预警计划和措施,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规避”风险因素的积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避免或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规范风险:是通过有合理计划的方案和措施,在风险初起尽早及时的采用合理措施,做好事初、事中补救,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上工治未病”,宇宙自然界中很多不良因素无法规避,存在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极冷骤寒、突然的气候改变、流动的空气污染等,在无预知的情况下,无法及时预防,规避风险预案无法及时启动,风险出现造成损失也无法避免。这时,就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措施,规范风险发生带来损失的因素,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以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自我的目的。

如:寒凉等致病风险因素日积月累,积劳成疾,导致健康状态改变,或使人体出现疾病体征,这时就要尽早进行调理或治疗,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疾病继续发展及恶化,将损害“规范”在可控范围内,减少和控制损害的严重程度向更坏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3、阻断风险

疾病发生,风险出现,如不及时阻断,任何不可预知的情况都可能发生,如经济负担、家庭负担、社会负担的加重,患者无法治疗、病入膏肓、猝死、绝症等情况出现。

疾病发生就要早期治疗,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阻断”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带来的风险。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一切后果,都是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的”,规避风险、规范风险及阻断风险,取决于自身的主观意识。

规避风险和规范风险对保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且人力、物力、经济等的付出一般可控。而疾病发展严重后,必须进行阻断风险的“深度”治疗,各种负担就会加重。

日常“顺四时,避寒署,节饮食,和喜怒”和预防性自我保健保养,是规避风险;身体健康舒适度发生变化,及时调整、修复或治疗,是规范风险,身体出现亚健康或非健康体征,及早地修复和调整脉络功能,阻断健康状态进一步恶化,恢复健康状态,是阻断风险。

规避风险、规范风险和阻断风险等保证健康的计划与措施,必须建立在顺应自然规律、遵从人体自身规律的基础上,要因人而异,因因而预,因征而防,因证而施,因症而保。

养生保健的主体是自身,保健计划与措施的实施,必须与主体相对,才能保护健康和养护生命。注重自我保健,注视自我体察、体感、舒适度的变化,及时调整修复,可全面保持健康状态,确保全长生命。

 

参考文献:《健康资本论》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 2017

《肖伯谦整体养生理论》中国版权 20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