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脉络淤堵是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脉络功能正常,人体就不会发生任何疾病。脉络是人体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生命生存、疾病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治疗疾病都离不开脉络。
脉络、血液运行的基础是血管,人与血管同寿,“血通则无病”,血管功能正常,人体的血液配置就会处于正常状态,自身的免疫、修复、再造三大功能处于正常水平,身体各系统功能作用正常发挥,人体就会处于健康状态。
血管机能改变是随年纪的增长,血管渐进性的发生淤塞,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弹性和韧性降低改变,使机能血管降低,表现是血管淤堵硬化。
血管功能改变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发挥,使各系统组织、器官及细胞等功能作用改变,当这些改变超出人体的自律性调整的能力后,就会出现异常的生命活动,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体征得以显露。
由此可见,脉络淤塞也就是所说的血管淤堵动脉硬化是导致人体机能发生改变的基础因素,没有脉络淤塞、血管淤堵硬化,人体就不会发生包括癌肿、心脑血管病、骨痛病、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等等各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
血管功能改变的表现是:血管随年龄增长发生渐进性的淤堵硬化,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加速血管堵塞硬化,影响机体能量交换和新陈代谢功能,导致脉络三大功能和人体系统功能减低,引发疾病,降低全长生命。
一、概述
血管硬化包括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硬化。
由脉络、血管的功能和“人与血管同寿”可知,血管功能改变——血管硬化是引发人体发生疾病的基础因素。
由于血管动脉硬化对机体的损害是缓慢的、隐藏的,无肉眼可见的急性损害。弥漫性血管动脉硬化导致人体健康状态的改变,只有在突发心脑血管病或其他重大疾病时,才能突显出来,所以是隐形杀手。
由于血管动脉硬化导致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痛病及癌症等,疾病的症状与血管动脉硬化关联,由于表征与基础的关联性认知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对血管动脉硬化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看病的一般心理是:既然是看病,就是单纯看病症,如红斑狼疮,动脉硬化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局部皮肤红肿充血等,表征是皮肤的问题,根基是深层血管动脉硬化,“表征说明一切”,表征消除了,就是病治好了,至于疾病是怎么发生的,疾病的根去掉与否,深层的血管动脉硬化是否消除了,复发不复发,从不深究,“过哪河脱哪鞋”,被箭射中,剪断箭柄,箭头留在体内,是另外一回事,很少会去考虑“治病治根”。
忽略基础就是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预见和防范风险意识低。如同运输行业,火车、动车很少发生事故,是由于铁路运输是国有的,国家对运输的安全非常重视,从基础上预防事故发生,就有极其充分的准备,而一些私企运输,基础预防重视不足,往往是“小车不倒只管推”,车在运输时出现点小问题,只要能开走,就会忽略其隐藏的威胁,缝缝补补将就上路,所以经常出现半路抛锚或发生事故的情况,这就是对基础原因重视不足的后果。
血管动脉硬化,理论上说它是血管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血管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使血管功能降低的损害性病理改变,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血管硬化后,硬化堵塞物沉积在血管内中外壁,出现管径不均匀,高低不同,就如同道路上有高低不平的沟坎,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高的地方血管壁就厚,低的地方血管壁就薄,就容易发生出血等危险,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等众多疾病的警示性指标,给我们人体以提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争取不发病和祛除疾病隐患的时间几率。
血管动脉硬化后,人体就会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引起血液运行系统的机能发生改变后,在体外可以检测到的一种标志性指标,也就是说,血管动脉硬化后,高血压才能出现,出现高血压的人体,就已经存在血管动脉硬化了,无论是一时性的、遗传性的、心源性的、神经性的、原发性的等等,其基础都是由于体内存在血管动脉硬化,且血压值与年龄和血管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高血压是自身机能的警示性表现,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其突发,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动脉硬化后血液中的血糖、血脂、胆固醇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和交换而引起“三高症。
癌肿的发生是由于脉络淤塞、血管动脉硬化后,应该得到正常代谢的丧失机能的血细胞不能及时代谢,在微细血管内沉积,并完成致密性转化,导致癌肿的发生。
血管动脉硬化后,血管管径变粗,单位长度缩短,如果身体单侧血管堵塞严重,由于肢体两侧的血管不等长,单侧肢体或局部血液配置过多,导致身体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会出现单纯肢体缩短的情况,如面瘫、偏瘫、麻木、失控或功能活动受限,大多症状与机体呈反向对应关系,即身体左侧硬化堵塞严重,右侧出现症状,下部硬化堵塞,身体上部显现问题,规律比较相近,但不是绝对性的。
由于脉络血管是全身贯通的,疾病出现不是单一血管或脉络堵塞的问题,而是因血管动脉硬化、脉络淤塞导致了体内部分系统发生变化,才能出现疾病体征,所以诊病要整体考量,全面综合分析,要以征映症,挖掘内部问题根源所在,不能以事论事,盲目对症。
二、发生原因
引发脉络淤塞、血管淤堵动脉硬化的根本原因是寒凉和劳累,“寒致血凝”,“百病之源是寒凉”,寒凉可以使人体的机能低下,血液流动变缓,新陈代谢水准绩效降低,这给血管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寒凉由表及里,引起血液流动变缓,给血液与应该得到正常代谢但没有及时代谢的废弃物如钙类、脂类、盐类、矿物质、酸类等其他物质的结合创造了时间和机会,造成人体脉络的由外到里的暂时蓄积。随时间的延长,血管内外的蓄积物、硬化物、毒素、垃圾及垃圾衍生物等不能得到及时代谢,沉积在血管壁上,性质不断加重至硬化性沉积出现,导致脉络由浅入深、由毛细血管——静脉——直至动脉大血管的深层脉络的实质性堵塞。脉络堵塞了就存在了“不通”,人体就会发病,脉络堵塞以血管壁的通透性最为明显,就形成了血管动脉硬化。
三、血管动脉硬化自我诊断方法
血管动脉硬化的自我诊断方法简单实用,准确率高,“八点一压”就可以确定是否有动脉硬化。
“八点”:
第一点:“天容穴”。
第二点:“少海穴”。
第三点:“气户穴”。
第四点:“天突穴”。
第五点:“中庭穴”。
第六点:“天宗穴”。
第七点:“血海穴”。
第八点:“天柱穴”。
“一压”:将手放到腹部,手指在胸扩的下方相当于人胃的位置,手掌与人体长轴一致,由上至下,用力按压到“中极穴”。
以上“八点”的穴位用10—15公斤的力量点压,疼痛难以忍受,“一压”的时候感觉到血直接上涌,再加上血压值和体征就可以明确判断动脉硬化了。
没有动脉硬化的人,点以上穴位的时候感觉是酸、麻、涨,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一压”时,不会出现血直接往头上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