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女人
标签:
记录生活中年时光 |
分类: 木子说说 |
邻家的女人
阳光真的好啊,亮亮地打在枝头和对面楼宇的玻璃上,有些晃眼。
蓝天,白云,暖阳,静静地没有一丝风,
读书,喝茶,一派岁月静好。
刚好7点,楼下邻居家的小孩,又开始哇哇哇大哭起来,像个定时闹钟,不早也不晚。
孩子大约两三岁,声音还是奶声奶气的,有些骄纵和执拗。
女人大声吼着,已是很不耐烦。
这家是去年春天刚搬进来的,之前叮叮当当装修了一年多。有次从她家门口路过,刚好屋门大开,装修师傅在细心地安装木地板,我便好奇地探头望了一眼,精致的白色橱柜、电视柜、衣柜,将低楼层的房屋衬托的很是亮堂。心里便多了几分对新邻居的好感与期待。
去年的春天,有些阴冷。楼下的邻居在门口加了厚厚的棕褐色的棉门帘,像婆婆家村头商铺的门帘,只是不如商铺感觉更协调。
孩子起劲地哭着,女人起劲地吼着。从声音上听,女人像是北方人,声音有些低沉粗犷,脑海里浮现出的女人中等身材,微微有些发胖,披散着一头乱发,睡眼惺忪。
小孩不光是早晨哭,晚上也哭,大约十一二点左右,有时哭的歇斯底里的,女人起劲地吼,男人极有耐心地哄。
我们小区大门对面是小学和高中,转交拐弯100米是幼儿园,初中在2km左右的商超附近。说起来算是学区房。每天放学时间,小区里热闹地像是开运动会。孩子顺序从校门里出来,家长一个个接过来,也像排着队似的顺序进了小区。然后,孩子们四散而去,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你推我搡,喧闹一片。
搬来这个小区已有七个年头。
隔壁的邻居,几乎没见过面。
只有他家老太太时不时地会出现在我家门口,拎走大大小小的我准备丢弃的或者留着待用的纸箱子,那种勤快和机灵,总让我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有段时间我不得不特意在门口显眼处贴了一张纸条“请不要随便拿走门口的物品。”自此,垃圾留下了,纸箱子被拿走了。令人哭笑不得。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帮忙拿走了,还利他,有啥不好。显然我很不适应这种“帮忙”,尤其是后者。
人与人之间总要有一个合适的距离,不越界,才让人觉得舒服。
楼上的邻居认识最早。刚买房装修时,曾去过他家。
一家六口。夫妻二人,两个孩子,两位老人。
每天早5:30她家有位异常勤快的人就开始忙碌,途达途达的脚步声只抵你的梦境,晚上12:30左右这个途达途达途达的声音也渐行渐小。白日里,两个顽皮的小男孩估计在用小板凳当推车,或者拿玻璃球在地板上滚赛,抑或各个房间里跑进跑出成了他们径赛项目的练习场,还有多频次咚咚咚的敲打声,像是老爷爷在家做木工......
前几年去过他们家,第一次是带着桌腿保护套去的,诚恳地说清家里人睡觉比较轻,弱弱地恳请他们声音小一些,尤其那个起早的人脱鞋可以换成软底的。男主人长得高大魁梧,讲话还算客气,只是没有机会多讲,女主人娇小一些,操着带有苏浙一带语音的普通话盛气凌人地说,保护套家有里,脱鞋都没问题。第二次去的时候,女主人干脆不让进门,气势汹汹地说,“我们家里已经是最小声音里,再小就影响生活质量了,你们干嘛老盯着我们家的动静啊!”
我是喜欢安静的,平日里,孩子上学,老哥在外地,家里除了鱼缸哗啦啦的水声,就是电脑键盘的声音了。那几年经常烦躁不安,睡眠不好,曾商议着把房子卖掉,重新换个地方。可房子是个大事,哪有那么容易说换就换呢。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天下,不与傻瓜论短长。人最大的消耗,就是和烂人烂事纠缠。
自此,我便试着听而不闻。他们躁动时,我便听音乐、听书、清扫卫生,或者外出运动。如今,渐渐有些适应了。老哥睡眠差,索性长期在老家忙,却时时提醒我,看好时机一定要换房!
杨绛先生说,不要把辛苦和怨气都挂在脸上,你想要最好的生活,就先让生活看到好的你。
楼上的邻居昨晚吵架到半夜,"你妈不说...我能....吗?.你妈.....你妈......",男主人再大声也抵不住女主人高亢的嗓门,老太太嗡嗡嘤嘤地哭,估计孩子该吓得躲在角落里去了。
古人云,女人是家里的风水。一个女人的行为处事,言传身教,决定了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幸福,是否快乐,后代是否成长,甚至家族是否兴旺。
做一个好女人,要健康、独立、自信、乐观、宽容、优雅、童真、悲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