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和35名弟子根本不懂“二人转”?

(2008-02-17 11:54:42)
标签:

赵本山

弟子

不懂

二人转

试题

娱乐

分类: 【娱乐策划人】
 

赵本山和35名弟子根本不懂“二人转”?

——请赵本山先生及其35名弟子解答这份“二人转”试卷

 

出题人/田金双

 

 

35个弟子跪拜.jpg

赵本山欲做“二人转”教主 35名弟子跪地拜师不伦不类

 

   (共20题,5分/题,60分勉强算入门但不合格)

 

1、 东北二人转旧称是什么?
A、 蹦蹦 B、蹦蹦戏 C、地蹦子 D、双调 E、双玩艺


2、 二人转究竟何时正式定名为“二人转”?
A、 1945以后 B、1953年4月 C、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


3、 东北的二人转艺术共有几种艺术分枝,名称分别是?
A、 单出头 B、二人转 C、二人戏 D、坐唱 E、群唱 F、清唱 G、群舞 H、拉场戏


4、 在习惯上,东北人将非学院派的二人转民间艺人称之为?
A、 滚地包 B、地包天 C、豆包 D、玉米 E、红高梁


5、 东北民间究竟是如何定义二人转艺术的?
A、 每天少吃三顿饭,不舍一场二人转 B、破《西厢》、乱《盘道》、没底的《蓝桥》C、粗口二人转 D、二人转粗口


6、 东北二人转更讲究的是什么?
A、唱说扮舞 B、唱念坐打 C、唱说做舞


7、二人转中的“四功一绝”中的“功”指的是什么?
   A、手绢 B、扇子C、大板D、玉子板


8、二人转中的艺术唱腔有?
   A、九腔B、十八调C、七十二嗨嗨 D、一百零八唱腔


9、二人转的艺术母体是?
A、东北大秧歌 B、河北莲花落 C、山东大鼓 D、京韵大鼓 E、关东大鼓 F、小品

G、相声 H、京剧


10、在东北三省,二人转在各地区派生出的旁枝有?
   A、龙江剧 B、吉剧 C、辽剧  D、辽南戏


11、二人转绝活表演中的扇子表演有?
   A、翻B、抖C、转D、扔 E、顶 F、轮


12、二人转绝活表演中的手绢表演有?
   A、翻B、转C、顶D、扔E、轮 F、抖


13、在东北二人转300多个传统曲目中,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以下哪些为“四梁”中的“大四梁”曲目?
    A、《钢鉴》B、《清律》C、《浔阳楼》D、《铁冠图》


14、二人转中的 “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其中有?
A、《西厢》B、《兰桥》C、《阴魂阵》D、《李翠莲盘道》


15、在东北二人转唱词中,最风趣幽默,别具一格的要算“罗嗦句”。罗嗦句,又称垛字句,一般来说,垛字句有?
A、三字垛B、四句垛C、五字垛


16、以下哪些是二人转中的“罗嗦句”?

A、他想我在书房,倒拿笔,笔倒拿,反写字,字写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把文章作
B、我想他在绣楼,倒拿针,针倒拿,反缝缝,缝缝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诱鸳鸯
C、一进那花(溜溜溜溜)园哪哎,抬头看哪哎咳呀,满园的花(溜溜溜溜)草哇哎咳呀,开的那么鲜啊哎哎咳呀
D、哎呀哈哎呀哎咳呀,哪啦咿呼咳呼咳,哎哎哎哎咳哎咳呀,哎咳呀


17、以下哪个为二人转中的“衬词”?
A、他想我在书房,倒拿笔,笔倒拿,反写字,字写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把文章作
B、我想他在绣楼,倒拿针,针倒拿,反缝缝,缝缝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诱鸳鸯
C、一进那花(溜溜溜溜)园哪哎,抬头看哪哎咳呀,满园的花(溜溜溜溜)草哇哎咳呀,开的那么鲜啊哎哎咳呀
D、哎呀哈哎呀哎咳呀,哪啦咿呼咳呼咳,哎哎哎哎咳哎咳呀,哎咳呀


18、二人转中的曲牌有?
A、四平调 B、红柳子 C、盘家乡 D、武咳咳 E、文嗨嗨 F、大板腔 G、哑巴腔 H、大救驾


19、二人转在创作上和哪些西方艺术表演手段具有相似之处?
A、在剧本的创作手法上,具有类似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B、在剧本的创作手法上,具有类似莎士比亚严肃悲剧的创作手法
C、在音乐创作上,具有类似瓦格纳“乐剧”的写法
D、在音乐创作上,具有类似威尔弟“咏叹调”的内心揭示


20、二人转的祖师爷究竟是以下哪位先师?
A、赵本山B、程砚秋 C、李梦龙 D、东方朔 E、伍子胥 F、孔子


    最后,我们想问赵本山及赵家班弟子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请你们说说二人转究竟产生于清代(  )年间,具有( )年历史,二人转的艺术核心究竟是什么?!

 

    

 

 

    注:文章谢绝相关转载,未经授权请勿私下刊用,联系电话:010-85783970,13146286059;邮箱voice2@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