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病逝”媒体的反应比“张国荣之死”理性
——“做壹年——2007田金双娱乐行为”091号
文/田金双

“林黛玉”走了,很突然。突然得令人始料不及——始料不及得甚至让许多人来不及做秀。陈晓旭走了,很清静——清静得也让媒体的娱乐心态恢复了正常心理——这种正常心理与追求娱乐新闻最大化相比不失理感。
尽管陈晓旭一生只演过两部大戏,一部为《红楼梦》,一部为《家春秋》。但就演艺综合实力、影响指数和个人事业心来看,陈晓旭的名气显然已大过了许多演了一辈子戏的演员。
当然,这绝非仅仅因为陈晓旭出演林黛玉这么简单,更源于她的事业心和精神追求,当然,也包括热心慈善。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一个艺人而言,在林林总总的泛娱乐事实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本身就是一笔人生财富。很显然,陈晓旭做到了,而且绝对做到了。
就“陈晓旭病逝”事前事后媒体的反应来看,陈晓旭病逝这一消息是通过某写手的博客传递出来的,温暖而伤感的文字不无痛意。而后,该消息传出来,尽管平时媒体一贯浮躁的媒体向来娱乐至死,但在该起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却显得出奇地理性。这很好。事隔一两日,从媒体传来一则消息:陈晓旭的小姨证实“黛玉”病逝,遗体17日在深圳火化。随后,在媒体记者的理性介入下,陈晓旭已于5月13日病故于云南的消息也得到了陈晓旭原广告公司相关人员的证实。
随后,各大媒体纪念文章和回忆文章连连出水,纷纷表达了悼念之情。悼念不无真诚。对此,我们不能不对各大媒体在陈晓旭之死过程中所采取的理性反应表达某种真诚谢意。至少,在该事件过程中,媒体注明真实真相,远非添乱。
林林总总地分析,娱乐多浮躁,艺人多压力,与艺人之死有关的娱乐新闻不可谓不多。但细细历数,达到全民关注为之伤感的新闻至少有:张国荣之死、马季辞世、陈晓旭病逝等等。
当年,略带忧郁气质的张国荣轻轻一跃,瞬间用一种与生作别的姿势引爆一场娱乐大战。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娱乐新闻之场中,媒体在缅怀之余,真可谓达到娱乐至死的境地。最后,平时一贯热心娱乐扯淡喜欢造假的宋祖德先生竟然大肆报料说“张国荣并未去世,而是在五台山修炼”,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我非常喜欢张国荣的忧郁气质”等等予以个人做秀。
很显然,与张国荣之死相比,陈晓旭之死背后媒体的娱乐反映显然要理性得多,也真实得多。在此意义上,娱乐策划人田金双甚至认为:陈晓旭之死,多少让热衷于单纯爆炒新闻的媒体进入娱乐理性时代或具有理性娱乐的某些特征。
陈晓旭热心慈善,投身佛门,猝然辞世,诚然会带给我们几丝伤感和吸嘘,甚至引发我们对生死的追问和反思。但是,陈晓旭在静静地走过红尘步入死亡时,亦用一个零转身的语气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至少,陈晓旭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和精神告诉我们:在演艺界行走,除了娱乐,我们还需要点别人!譬如,爱心,还有其他。
最后,笔者想要对宋祖德之流和部分恶俗的娱乐中人说上一句:从生到死,从开始到结束,屏幕上那个多愁善感的“林妹妹”陈晓旭悄然地走了,留下的,只有活着的精神和怀念,余下的什么都没留下。因此,宋祖德之流大可不必抱以追查真相的娱乐名义继续娱乐了。
投身演艺,选择佛界,热衷慈善,猝然辞世——陈晓旭,一路走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