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美国人迈耶的足迹乘花车看昌黎(组图)
摄影/田金双
于洋
如今,许多城市都患上了失忆症。而对于正在消逝的这一切,我们真的无话可说?
在我眼里,位于河北省的昌黎县无疑是一座努力呵护着自己历史印迹的文化古城。尽管,当值今日,一切都在变,往日失不再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语中,昌黎即“黎民昌庶”之意。根据史料中记载,昌黎县城在虞舜时属营州,夏禹时属冀州,为远离中原的碣石之地。
而在《战国策·燕策》中同样记载,公元前334年“合纵家”苏秦在鼓吹“合纵”论时,曾向燕文侯进谏:“燕国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要知道,当年,燕国的物产“鱼、盐、枣、栗”几乎皆出于此。
而《汉书·地理志》中同样记载,交黎(即昌黎)渝水(即戴河),发源于塞外,南入海。《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记载,渝水原出塞外已废的瑞州境,东南流至连峰山西,又南入海。同样,清代史学家顾炎武在《京东考古录·昌黎》中也写过有关“昌黎有五”的考证。并据此推断,汉、三国至东晋间的昌黎郡应在今北戴河西古城村——昌黎泥井镇——昌黎靖安镇、朱各庄乡这百里一线间,而今昌黎县正居其中心,也就是汉、三国至晋间的昌黎郡地。
谈及昌黎,我们显然会提及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韩愈。而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领袖兼排佛运动领袖故里即为河北昌黎,因而韩愈史称韩昌黎。
尽管有关古昌黎的具体位置还存在某种争议,但韩愈祖籍为昌黎这一点显然是毋庸质疑的:据1998年以来陆续公之于世的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昌黎县韩氏家谱》、《韩文公昌黎宗派》以及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昌黎县韩氏家谱》记载,后魏时,定州刺史韩均徙居昌黎,为昌黎韩氏的始祖。其子为雅州都督韩睃,其孙为曹州司马韩仁泰(即韩愈的高祖)。正因为韩愈高祖以上徙居昌黎,所以韩愈每每自称“昌黎人”,遂有《旧唐书》中韩愈为“昌黎人”之说。
其实细细历数,历史上关于昌黎的老照片并不是很多。而在少之又少的老照片中,尤为珍贵的当数一个叫迈耶的美国人100多年前到昌黎考察木本植物时,在昌黎县城和附近乡村拍摄的老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据史料记载,这个全名为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Frank N. Meyer)的美国先生,1875年出生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901年10月,26岁的他为了更好地研究植物学,乘船由荷兰转赴美国。而后,1905年,时年30岁的迈耶受美国农业部派遣,孤身来到中国进行探险考察并采集木本植物。迈耶这项工作历时3年,直至1908年他才始以返美。
此后,迈耶又于1909~1911年、1912~1915年和 1916~1918年3次来到中国,继续进行探险考察。1918 年5月28日,迈耶准备回国,乘船沿长江返回上海;3天后,他在航行途中神秘失踪。不幸的是,一周后,迈耶先生的尸体在长江里被发现。
在我眼里,位于河北省的昌黎县无疑是一座努力呵护着自己历史印迹的文化古城。尽管,当值今日,一切都在变,往日失不再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语中,昌黎即“黎民昌庶”之意。根据史料中记载,昌黎县城在虞舜时属营州,夏禹时属冀州,为远离中原的碣石之地。
而在《战国策·燕策》中同样记载,公元前334年“合纵家”苏秦在鼓吹“合纵”论时,曾向燕文侯进谏:“燕国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要知道,当年,燕国的物产“鱼、盐、枣、栗”几乎皆出于此。
而《汉书·地理志》中同样记载,交黎(即昌黎)渝水(即戴河),发源于塞外,南入海。《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记载,渝水原出塞外已废的瑞州境,东南流至连峰山西,又南入海。同样,清代史学家顾炎武在《京东考古录·昌黎》中也写过有关“昌黎有五”的考证。并据此推断,汉、三国至东晋间的昌黎郡应在今北戴河西古城村——昌黎泥井镇——昌黎靖安镇、朱各庄乡这百里一线间,而今昌黎县正居其中心,也就是汉、三国至晋间的昌黎郡地。
谈及昌黎,我们显然会提及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韩愈。而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领袖兼排佛运动领袖故里即为河北昌黎,因而韩愈史称韩昌黎。
尽管有关古昌黎的具体位置还存在某种争议,但韩愈祖籍为昌黎这一点显然是毋庸质疑的:据1998年以来陆续公之于世的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昌黎县韩氏家谱》、《韩文公昌黎宗派》以及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昌黎县韩氏家谱》记载,后魏时,定州刺史韩均徙居昌黎,为昌黎韩氏的始祖。其子为雅州都督韩睃,其孙为曹州司马韩仁泰(即韩愈的高祖)。正因为韩愈高祖以上徙居昌黎,所以韩愈每每自称“昌黎人”,遂有《旧唐书》中韩愈为“昌黎人”之说。
其实细细历数,历史上关于昌黎的老照片并不是很多。而在少之又少的老照片中,尤为珍贵的当数一个叫迈耶的美国人100多年前到昌黎考察木本植物时,在昌黎县城和附近乡村拍摄的老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据史料记载,这个全名为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Frank N. Meyer)的美国先生,1875年出生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901年10月,26岁的他为了更好地研究植物学,乘船由荷兰转赴美国。而后,1905年,时年30岁的迈耶受美国农业部派遣,孤身来到中国进行探险考察并采集木本植物。迈耶这项工作历时3年,直至1908年他才始以返美。
此后,迈耶又于1909~1911年、1912~1915年和 1916~1918年3次来到中国,继续进行探险考察。1918 年5月28日,迈耶准备回国,乘船沿长江返回上海;3天后,他在航行途中神秘失踪。不幸的是,一周后,迈耶先生的尸体在长江里被发现。
(迈耶在1905年10月11日拍摄的昌黎县城)
(如今的昌黎县城浓有着浓重的商业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当年的老照片,我们就会发现,100多年前迈耶拍摄的昌黎县城照片,场面清晰,场景很大——当时的昌黎县城城墙完整,民居清秀,几乎没有战争的痕迹。
2006年6月末,我终于忙里偷闲奔赴河北昌黎。那几天,我在位于民生街中段80号的挚爱婚纱摄影名店小住,一有时间就手执相机在大街小巷间奔走“作案”。
有趣的是,那几天,天像漏斗一样,雨水连绵不绝,我们开着摄影店的花车在雨水中游走、穿行在小城的各个角落,多少有点招摇。
至今我还记得当地所开的一句玩笑:“开花车在昌黎采风的,我们好像应该大概也许是第一个!”
呵呵,坐着花车去古城昌黎看韩愈,一想到这个有趣的语境,我就忍俊不禁。
最后,我再次对当地的资深摄影师于洋表达感谢。身为挚爱婚纱摄影名店的老板,此行之中于洋一直对我们予以全程陪同。当然,那几天,这个小伙子委实很辛苦,毕竟,除了免费充当我们的摄影师之外,他还要兢兢业业地开着花车给我们做把司机。文/田金双
(本文作者)
(昌黎县挚爱婚纱摄影名店老板、资深摄影师于洋)
(这样的花车在昌黎当地极少见,而这也许是当地惟一的一辆老古董车)
(车身前的铜制黑龙,当时正下雨,因此,也便成了流着口水的馋龙)
(类似这样的三轮车多达数千辆,而车费不是很贵,2元——5元不等)
(这个老人在雨水中穿越大街小巷,叫卖自己的煮玉米)
(在露天市场上,这位小贩大哥向我们夸耀自己的螃蟹;不过,这个螃蟹颜色很少见)
(这是驱车前往黄金海岸路途中拍摄的)
(呵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金海岸啦……)
(拍摄时时近黄昏,加之小雨初晴,所以游泳者寡)
(原来快艇都是这样这样入海的,快艇用绳拉,颇有情趣)
(垒沙堡在黄金海岸好象很流行,沙滩上林立诸多小沙堡)
(沿海叫卖螃蟹,试问,曰:80元!)
(这只贵妇犬看到游人有点儿害羞)
(最美不过童年)
(游人面朝大海,颇有西方风情的味道)
(这位同样来昌黎旅游的外地祖孙,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口气给他们拍了数十张,并答应回寄给他们)
(这种意境很是有些老电影里旷野的味道)
(除了脚印,什么也没有留下……)
(最后,再表表我们的坐骑,那几天,这个古董花车委实喝了不少油,不过,速度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