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说:“攻击勿靠”。
我在《围棋天地》的“天地讲义”中,建议棋友试试从“能量”这个角度,去看待围棋,即,想象着,假设着,一个棋子放在盘上,是有能量的,它发热,发光,或可烤熟鸡蛋,它有辐射范围,有磁场(下围棋,可以提高“想象力”)。如果能这样去想,去看,就很容易想到,己方的棋子与对方的棋子若靠得太紧,比如“靠”,“碰”,“搭”等,那么,作用力大,反作用力也大。就比较容易理解,“靠”等手段,是需要特殊环境,需要特殊条件的。
考虑到围棋中的“做眼”,有生硬地做眼比较困难,而双方纠缠在一起,做眼就相对容易——有个彼此借力的问题——的特点(这就象你摔不倒一个彪形大汉,但是他向你猛冲而来,你一闪,一抡就有摔倒他的机会),于是,就能想象,若己方有相对强势,对于对方的孤子,是不宜去“靠”的。
反过来说,若对方比较强——请注意,不是绝对强——的话,那就是己方施展“靠”,“碰”,“搭”等紧凑手段,借力腾挪的战场。
“靠”等手段,有的棋友会从直观上觉得它很激烈,很刺激。确实,有时的确是这样。但在更多的时候,激烈,精彩,刺激,是在彼此保持着距离的时候,刺刀见红时,往往都是真正战斗的尾声。听朋友说,在军事上,在大规模作战时,其实,排兵布阵调度完毕,胜负就已经确定了。我觉得,这很有道理。不过,这不等于,围棋的布局完了,胜负既定。毕竟,围棋的布局,不同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士兵的素质,武器,粮草,等等,也不能与“妙手”,“臭棋”简单等同。
请感受这一棋形:黑小目,白一间高挂,黑五线外“靠”。
这一“靠”,当然是“定式”。但它的本质,并不象我们看上去的那样:似乎很“酷”。我觉得,它一点也不酷,反倒很接近于“俗手”的定义。这一着不是想“攻击”(攻击勿靠),它只是想借力成势,或设法先手定型(以免对方有别的主动选择)。然而,它帮对方高挂那一子顺便自我整形的这一缺点,一目了然。虽然,根据需要,这一“靠”是可下的,但请各位体会这一着的本质,以便举一反三。
请谨记“攻击勿靠”。您开着坦克时,不要从坦克中跳出来,与对方拼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