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移动做理财:“我又来晚了”

(2014-08-15 11:58:14)
标签:

杂谈

8月13日,中国移动推出第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聚宝”,一款基于中国移动 “和包”客户端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集货币基金理财低风险高收益特性和通信运营商品牌保障为一体的定制化理财服务。

中国移动做理财:“我又来晚了”

 

在此之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理财产品:

6月6日,广东联通正式发布其与百度、富国基金合作推出的通信理财产品“沃百富”,资金来源于用户购机、预存话费等通信消费过程中的沉淀资金,用户可以获得理财性的“额外收益”。

5月,中国电信推出 “添益宝”的余额理财产品,这款产品通过对接民生银行的“如意宝”,间接投资于货币基金,这款产品的理财收益可以直接用来支付通信费,而且支持实时消费,同时用户还可就此获得有效期为三个月的4GB流量。

随着中国移动的理财产品上市,三家基础运营商都已经走上了理财道路。我们不要小看这一事件的意义,这几乎标志了一个新的通信运营时代的到来。

首先,我们可以说,三家运营商推出话费理财改变了此前通信运营的“潜规则”,运营商无偿占用用户流动资金的时代结束了。

运营商们推行的是预付费制度,客户需要先把钱存入运营商的账号才能进行相应的消费,而这些钱不并非一天用完的,所以,运营商们等于是掌握了大量流动资金变成了彻底不差钱的公司。与此相对应的是,用户的话费一旦存入运营商的账户,就失去了主动权,也不能享受这笔闲置资金带来的收益。

因为像京东、阿里这样的虚拟运营商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被带入到通信运营领域,在互联网虚拟运营商们提供给用户话费收益的情况下,运营商们只好从善如流了。

此外,用户存入运营商的资金获取理财收益,在事实上承认了这些预付费的所有权仍然是归用户所有,话费的有效期问题就不再存在。

如果用户使用不完话费,用户就应该享受将话费取回的权力。这一点,也改变了此前通信行业的通行惯例,也会给整个通信行业的业务管理带来深层次的改变。

另外,虚拟运营商的鲇鱼效应已经呈现,在对运营商构成冲击的情况下,也给运营商们提供了机会。

运营商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渴望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只是由于牌照和政策的限制无法进行下去,随着民营企业进入通信运营领域,未来很多藩篱都会被打破,基础运营商们也正在借助这股东风实现自己的原有目标,话费理财只是第一步,未来会申办银行、进入媒体、甚至房地产。

对于三家运营商来说,比较宝宝们的收益意义不大,有这个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收益不在高,有宝则灵,只要有了这第一步,未来就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了。

当然,如果我们非要预测一下三家基础运营商的理财宝宝谁胜谁负,那还真是为难。胜负不在炒,谁快谁赢。说实话,三家运营商的宝宝都来得太晚了,运营商的宝宝们都错过了余额宝那个互联网理财成长的黄金时刻,已经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至于中国移动的这个“和聚宝”,如此多的月份才生产,难道是个哪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