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诗书不算穷

(2017-02-01 14:41:24)

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诗书不算穷

 

 http://s7/mw690/001lpkyPzy6JqDxvKe256&690

http://s9/mw690/001lpkyPzy6JIcX10Mw68&690

http://s14/bmiddle/001lpkyPzy6JIcX8NmRbd&690

http://s9/bmiddle/001lpkyPzy6JIcXAfTq38&690

 

                    ----谈读书是福

 

杨 

 

十月份在株州的民间读书年会上,翻译家文洁若先生为我的藏书楼题词:"赠梨花楼:读书是福。文洁若"。这使我想到,贾平凹先生好像也为书友文彦群写过这个词。对于爱书人来说,读书是一种福份,是一种福气,,是一种福报。古人称娶美妻为"艳福",吃美食为"口福",读好书就是"眼福"了。我曾想,读书也是要有缘份的,是要有运气的。从我上溯十三代,我的家族没有真正的读书人,父母虽上过学,也是粗通文字,家无藏书。到了我的下一代,儿女和侄子们也不太喜欢书,我送给他们的书,不是转手送人,便是束之高阁。一个家族,就我自己成了"书虫""书痴""书淫""书迷"。作起了自己的藏书梦。

小时候,山村里没有图书室,也没有书店,一些爱看闲书的人,会被村人视为另类。有时我陶醉于看"小人书",忘了吃饭、忘了砍柴、挑水时,父亲便会骂我是“书呆子"!父亲对读书的目的是很功利的,就是学一点技艺,能养家糊口,他想让我学医,他为我买的第一本课外书是《赤脚医生手册》,在乡村,能当个老中医,就是最受尊重的人物了。

上高中后,我却喜欢上文学,写起了诗文,父亲对此很担心,他说:"那么多的文化人都成了黑帮了,乱写东西是会惹是生非的。"但我不在乎,我把他让我买烧饼作干粮的钱,买了鲁迅的杂文集,浩然的小说集。我钻进学校图书室,读朱自清、读司马迁,也读泰戈尔,聂鲁达,我找到了安妥自己灵魂的方式。那就是读书。也记住了一句名言:"一日不读书,揽镜顿觉面目可憎。"想一个人如果脸面上有了书卷气,那就是一种风雅的象征,高贵的气质。

到了青春期,我甚至将择偶条件也限制在对方要爱读书、爱文学,能红袖添香,作书斋韵友。读了一些书,心里装满了赵明诚、李清照式的风雅,陆游、唐婉式的古典,萧军、萧红式的炽情,徐志摩、陆小曼式的浪漫,想象着"天上掉下林姝姝""书中自有颜如玉"。但现实无情,徒劳梦想,书生无用、淑女好利,半生未遇到一个红颜知己,巾帼才人。媒人给我介绍妻子时先就说:"她也爱看书,医书一本一本都能背下来,。"我听了很感动,不管读什么书,好读书就会有共同语言吧。所以到北京旅游结婚时,哄着说为她买《本草纲目》,跑了许多书店,当然也高价买到了一部《本草纲目》,但我有私心,因我自己也是喜欢这部书的。

结婚之后,家务冗繁,米面夫妻,酒肉朋友,妻子对读书疏远了。有了工资,有了稿费,我买书也多了。十几年积下了两万多册,为了积书,我把新修的楼房命名为"梨花村藏书楼",并请孙犁先生写了匾额,外出旅游,最喜欢看的地方是名人书房、藏书楼阁、我看过宁波的天一阁,曾国藩的藏书楼,看过知堂的苦雨斋、孙犁的耕堂,徐渭的青藤书屋、丰子恺的缘缘堂,。

我对爱书的人都充满敬仰,大画家吴藕订弥留之际,还让给书店打一笔钱,在他死后也把他心爱的书送过来。书友萧金鉴身患绝症,还关心着为朋友出书,关心着他的两屋子书。被钟叔河先生称誉为"爱书爱到死"的人。我的老师孙犁,生前每次给我寄书,都要包好几层,生怕玷污了新书。林语堂说过“读书是至乐的事"。卢梭也说:"我认为努力学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件美好的事”。这些年,我离开了岗位,读书的时间多了,买书的条件好了,淘宝淘书,不计成本,网上购书,一掷千金,还有朋友们送的书,出版社送的书,我的小楼已书满为患,但还是忍不住买书的欲望,我想,我家祖上全是农人,他们读不起书,也买不起书,他们却知道读书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求知入仕之路,我的伯父们一生当长工,放牛放羊,也要供我父亲上学,父亲又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杨门才出了我这么个读书人,我读书,也是在实现祖辈的愿望啊,也是在圆满自己的梦想啊!妻儿常啧有怨言,我的书干扰了他们的生活空间,花销了他的的衣食资费,我有时也只好趁他们不在家时,才敢偷偷往家里扛书,悄悄往小楼藏书。我从心里感叹,读书咋变成一种见不得人的事了?

福之释义,古已有之,孔子前的古诗中有景福、遐福,《书经》上有多福,《礼记》上有祈福、大福。古人箕子向武王陈述五福说:一为寿,二为富,三为康宁,四为"所好之德",五为"考终命",那么,读书当是读书人的第六福了。英国的欧文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都在于获得幸福”。古人说“寡欲以增寿:读书可积福。”。又说“金玉有余,买镇宅书。”

"读书是福”,八十七岁的文先生曾说:她要"天天读书,天天写作",我辈后生,不更应当以书为友、惜书惜福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