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雨天的人,不止我一个。
春夏时节的雨,也有一种明朗,不冷不热。找一处可以看风景的地方,如果在家,必坐窗边的,写点东西,看几页书,喝点随便什么茶,一定是滚热的。不辜负雨天的好。
现在总会把事情排个序,不能等的,必须做的,看似无用却让自己有好心情的。可做可不做或只是虚荣层面的事一律不做。人的时间太有限了。为父母送去了炖好的牛腩汤,懒的时候就想,做一次少一次,不能懒。买食材,配菜,炖煮,一锅炖好的牛腩萝卜汤送到父母那里,加个小菜,营养就够了。爸吃素,但汤是有必要半骗喝下去的,老人完全吃素,体力根本不能支撑的。
那天,余下的时间留给爱独处的自己。
午餐的一人食,荞麦面条,一只鸭蛋碎炒加水作汤底,黄瓜番茄略炒,省了一步,没单独煮面,不过口感不差的,简洁方便,不是预制菜或外卖,清清爽爽。
雨天,吃点滚热的东西也应景。
喝点红茶,一人份的,小壶小杯。雨大了,空气湿润,买的桅子插杯子里,雨天花好像更香了,因为浸润了湿气。
看雨听雨,最爱这样的时间。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当然也是爱的。雨天,一切好像静止下来了,天地笼罩,好像另造了一个时空。
手头上有一本小书,32开本,大小合适,品相好,便携。“一个女人在北极‘’,100年前,那个有勇气的女人追随先生去北极,在极地风雪中生活了一年,成就了一本书,这位作者活了一百零三岁,于2000年去世。跨越一个世纪,了不起,活得久也是一种赢。这样的书还有“普罗旺斯的一年”,典型的法式浪漫,带火了普罗旺斯;还有阿加莎的“说吧,叙利亚”,原名是“告诉我,你将怎样生活”,阿加莎跟随考古先生在叙利亚生活一年,成就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个人非常喜欢。这些书是真实生活经历,有灰头土脸的另一面,并非浮光略影的光鲜旅行,后面的人来看,格外有意义。换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只是生活,并不要急着告诉别人。以前的资讯不发达,总是当事人过去很久,才想到写下来,是沉淀后的记录,思想自动浮现,读来也格外有生机。还有那本“荒野集,肯特父子的阿拉斯加荒岛生存手记,格外偏爱这本书,自己看完,还买了一本送给一位小朋友,不知小朋友爱不爱看。
这类书就像另一个时空,是真实存在的。不像游记,只是告诉你,去了什么地方,打了什么卡,吃了什么东西,并没多少创造力。任何事情,有创造力,才会真正快乐。有时,我想,人的一天,就像自己是自己的策展人,今天怎么发明自己的生活?当我有这样想法时,这一天也会多些乐趣。而有些时候,当我提不起精神时,那一天便真的不属于我。佛教里的用语“觉知”,是重要的。平静沮丧,都是正常,只是要清晰地感受到。
“北极手记”很好看,雨越下越大,像伴奏。从书页中抬起头,心情很好。这一辈子,我好像不属于能走很远的人,但心有远意是可以好好保存的。我们要像保护苹果上的粉霜一样保护自己内心的火苗,真的不能让它熄灭。
不时提醒自己警惕手机温水煮青蛙的伤害,不知不觉对大脑和认知的侵袭。我自己有个感觉,看手机时间长了,心思杂乱烦燥,而看书久了,总是心满意足,这都是事后的感知,时间过去不知不觉。无需道听途说,以自己的生活作试验,是最好的检验,生活如道场。
黄昏时,雨小了些,去公园散步,雨天散步很快乐。好好欣赏雨中的睡莲,白色,它们这么早都要休息了,朝开暮合,毫不等待,多么温柔啊。喜欢贾鹏芳的“睡莲”,如泣似诉,是二胡中的精品,有一种超越,并不落俗套后来,那次看宫崎峻"'幽灵公主",听影片里的主题曲,有一种神似。知道贾鹏芳去日本多年,艺术有一种浸润。睡莲,值得用音乐来纪念,多少好。
荷塘已是满池生机,开花前的生机,荷叶积满水珠,接天机,等待一池的丰盈,夏天要来了,暑假要来了,有多少快乐的孩子,要再翻翻那本“故乡,心中的风景”,我们要记得那些好,即使没有,也要在心里记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