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闪亮的配角

(2021-03-23 11:06:30)
        大部头书里,常能发现一些灼灼生命力的小“配角”。这种配角,像某种人生真相,令人为之欣喜。他们都是有缺点的人,却自带生命的活力。

        “追寻逝去的年华”里,那个外婆,有意思,她是否有意无意影响了普鲁斯特,不得而知。
          外婆不管天气如何,哪怕下着倾盆大雨,也要到花园去,撩起蓬乱灰白的发,大声说,总算可以透口气了。她总是兴致很高,连蹦带跳,喜欢在泥泞的小径上一路小跑,根本没担心紫色长裙溅上泥浆,她的心思没在这上头;按她的趣味,新来的园丁把这些小径安排得过于对称了,她喜欢自然美。外婆谦逊温柔,她脸上的笑容,跟许多人脸上的笑容不同,除了自我解嘲以外毫无讽刺的意味。
         外婆看人,跟常规标准不一样,她对裁缝铺的父女,赞不绝口,声称那家女儿是璞玉,是珍珠,而裁缝父亲是她见所未见最杰出的人,对她来说,杰出是个跟社会等级绝对不相干的概念。她说裁缝说话妙不可言,却说某位贵族的侄子够俗的。
         她给外孙买书,认定那些无聊的读物如糖果糕点一样有害于健康,而好书汪洋姿肆的气息像海面上吹来的清新空气。她给普鲁斯特买乔治·桑的田园小说,“魔沼”,“弃儿弗朗沙”,“小法岱特”,“吹风笛的人”;她买东西从不凑合,不能让智力得益的东西是不买的,她相信美好的事物会让晚辈们获益匪浅,教会他们享受超越于物质和虚荣之上的情趣。即便是一件实用的礼物,一张椅子,一套餐具或一根手杖,她总要挑上了些年头的,在她眼里,似乎经年不用,就抹去了东西的物质性……
        外婆喜欢看小城贡布雷的旧钟楼,说她找到了世上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自然的风致和卓异的气度。她不懂建筑,但她爱说:“孩子们,爱笑我就笑吧,可我觉着,或许它不合规范,并不漂亮,可是那古里古怪的老派模样,让我瞧着挺受用。我敢说,要是它会弹琴的话,一准不会弹得干巴巴的。”只有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找得到某种描述的通感。
        书中的外婆,是生动的。

        “战争与和平”里安德烈的老父亲,也是闪亮的配角,脾气古怪,却令人难忘。安德烈回家乡探望,问他身体怎样。他声音宏亮:“只有蠢货和荒唐鬼才生病,我从早忙到晚,生活又节制,当然健康了。”他每天在车床上做木工活,坚持做数学题,教成年的女儿学几何,动手动脑,不停歇;每天按时在林荫道上散步,雷打不动的午休,这在他眼里才是重要的事,别的都不急;不收拾齐整,绝不见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他虽居偏远地带,对世界时局变化非常敏锐,听安德烈讲外面的世界,会嘟哝:你告诉我的没有什么新东西……
        他,是自带节奏的人。

         “安娜·卡列尼娜”里,倒觉得安娜的哥哥奥勃朗斯基,是个充满缺点,却活得兴高彩烈的人。他对吃讲究,第一次请列文吃饭,列文拘瑾,只说随便吃,他很放松,就点自己爱吃的:三十个牡蛎,蔬菜汤,浓汁比目鱼,煎牛排,阉鸡,罐头水果,白封香槟,沙白立葡萄酒,帕尔玛干酪……会点菜的人像弹钢琴,懂旋律和搭配,并不土豪,他只是对食物本身有兴趣。有时候,看人吃得津津有味,也是有意思的事。记得很多年前认识的一位女主编,吃一颗糖好像都很有滋味,旁人看着也是享受,一直记得她吃糖的样子。一件事情,只有自己愉悦,才能悦人。过分牵强或勉强自己,其实会发出令人不悦的气息。一位朋友提起师母,到师母家去,师母喜欢吃巧克力,准备了三种不同巧克力,一边招呼她吃,一边自己吃,她说师母吃东西的那种怡然,不生分,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奥勃朗斯基喜欢在家请客,在宾客搭配上很有讲究。他请了吉娣和列文,为了不使人感到突兀,还有堂妹和吉娣的弟弟作陪,主客则是柯兹尼雪夫和卡列宁,一位是哲学家,一位政客。他还特地请了一位热心的怪人,是自由派,健谈家,音乐家,历史学家,一个可爱的五十岁老青年。客人中出现不同意见的争论,他说,大家都是凡人,何必生气争吵呢。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相互介绍认识了,把政客和哲学家拉一起,鼓动他们讨论政治问题;他在另一个人耳边说了句好笑的话,又坐在妻子和老公爵旁边,然后说吉娣漂亮,又把妻弟介绍给卡列宁……一会儿工夫,就把社交界面团完全揉匀了,客厅活跃起来。他发现红白葡萄酒都不是从列维而是从德普雷买来的,他就吩咐再去重买……
       奥勃朗斯基是充满喜气的人,令人放松,是某一方面的“人才”,活得自私而高兴。当然,他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同样在这本大部头里,还记得一个小小“配角”,陶丽家的女佣马特廖娜,她的口头禅是:一切都会解决的。陶丽一家去乡下,生活不方便,当地人并不好沟通。马特廖娜总有办法,把当地女管家找来在槐树下喝茶、商量,于是,那棵大槐树就成了马特廖娜的“临时俱乐部”,通过这个由女管家、村长、办事员组成的俱乐部,生活上的困难一个个解决掉:一个礼拜后,屋顶修好了,厨娘找到了,母鸡买来了,母牛开始出奶了,花园用栅栏围起来了,木匠做了轧布机,衣柜装上搭钩,门修好了,还弄了块用粗布包住的烫衣板,用干草搭了一个洗澡棚……在她的眼里,想想办法,动动脑筋,什么问题都会解决,抱怨是无用的。这样的小人物,有一种做小事情的生机,不可或缺……也是生猛可爱的。

        形形色色的人,地位不同,性情不同,在大部头里,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配角”,可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充满生机和活力,个人特征明显,自带一种宜人的气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雨中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