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一说,春节期间看的一部台湾剧集《我们与恶的距离》,剧集其实大半年前就听不止一两个有水准的人提及,当时只是对这个剧名印象深,没想到看。我对看剧不太有耐心,更喜欢那种集中表达的电影。看剧某些时候就像刷手机,看时放松,停下来什么也记不住。这部其实大半年前就看了前面的一两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搁置没看完。春节期间,我却认真看进去了,越往后看,越受震动。像一束光,让人看到希望,对公民素养和社会进步有隐形推动,而且它从社会问题细化到每个家庭,是与个体相关的,不像有些剧集就事论事,严重分隔,有此无彼,没有渗透。一些投其所好的剧集太多,是没有意义的,一百部就像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与平庸的区别在哪里?它不止于娱乐和煽情,会有某种推动与探索,每个人物都有绝望、无力和希望,让人思考……
失去
意外失去小孩的乔安,一个女强人,从此性情大变。失去意味着什么?记得“唐山大地震”里的一句话:失去才知道什么叫失去。没有经历过失去的人,永远无法体会那种痛。安慰和评论都是苍白浅薄的。
婚姻关系、与家里另一个小孩的亲子关系,职场关系,还有内心的愤怒和不知不觉的迁怒,无法面对……好像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乔安心里明白,却根本无法中止。
如果,那天,她没有因为接电话暂时离开剧场;如果,不是接电话后又在门口喝了一杯咖啡看手机,耽误了那么几分钟,她就不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剧院,遇到那一场劫,让孩子失掉生命。可是在意外面前,是没有如果的。失去就是失去了,在命运的一个关口,恰好辟面遇上,不偏不倚。
人生有太多的意外,和看似很多的选择,一个个的路口,出现各种岔路,走上岔路的那一瞬,也许是幸运,也许是不幸,在不远处等着,静悄悄,而你一无所知……总想起影片“返老还童“里关于偶然的诠释:那个芭蕾女演员出门遇车祸,只是一瞬间的事。影片出现了一系列的假设,如果她没等那个系鞋带的同伴,如果那个开车的司机没有在蛋糕店耽误那么一分钟,如果蛋糕店的员工提前准备好蛋糕……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命运的玄机就那么凑在了一起,车祸,好像不可避免。可是,让人接受一个意外是多么困难。一个瞬间,造就一个或数个家庭面临崩溃,像多米诺骨牌坍塌,人生是无常的。因这个无常,才觉得生命中一切皆不是偶然,要珍惜所拥有的好,要擅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承担那一系列的不好或者变故。
好性格的女人
剧中,有几个普通,却好性情的女人。台湾女人,好像一个代名词。剧中的姐姐应思悦,善良、乐观,普通女孩,像一道光,应付家庭出现的各种变故,父病,弟受挫精神出现问题,因为收留杀人犯的妹妹,小店被围堵,未婚夫家人的轻视,她有无数次崩溃……却总不经意给身边人希望,没有放弃。谁娶了她,应该是一种幸运;乔安的妹妹乔平,社工师,幽默,有爱心,典型台湾小女人模样,被擅待,也懂得去擅待别人,同样让人充满希望;还有,那个帮扶律师的太太丁美媚,出生在好人家,独女,结婚后却甘愿相夫教子,贤良隐忍,虽然出现过不理解和犹豫,也因为担惊受怕意外流产……她有痛,但关键时刻,却希望看到先生去帮助弱者,希望看到他眼里的光不消失,其他的都不重要……那些好性情的女人,普普通通,出现在不同的人身边,像温柔的光束,无意中安抚身边的亲人、朋友或病人。
好性情的女人像珍宝,是稀缺的。一直这么认为,女人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性格。性格有天生的部份,也有后天环境造就或者修为的部份,性格,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造化。世界上聪明或精明世故的女人不少,但好性格的并不多。温柔的人有福了,自己有福,也福及他人。
推动与探索
为什么一部剧好?因为它不止于娱乐和煽情,而总有某种探索和推动,这种东西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剧中那个在剧院制造血案的李晓文,如果只是判决结个案,是没有意义的。帮扶律师王赦想要探索为什么?接触他的家庭,想弄清原因。他敢于当人人喊打之人的辩护律师,只为了赢得时间,去探个究竟,到底背后有什么?犯罪者的家人被围攻,如何保护他们?被害家庭的心理援助问题?社会在进步,意味着需要探索更多的东西,开启多方对话空间。家庭或社会、压力或仇恨,深究一下,就能推动些什么,虽然微乎其微,却可以改变少数几个人的困境,或者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提前干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看过一个报道,某国的社区片警,有一项这样的举措,把一些潜在的问题家庭列入干预计划,制订方案,避免将来出现的社会危机,提前去帮助他们。这个提前动作,就像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社会进步不是吃的用的越来越好,而是每个人能活得更安全更有尊严……那个帮扶律师在推动,还有剧中的社工师,这个职业其实是很重要的,国内目前好像并无这项专门职业,只有志愿者。但国外,社工是正规工作,我大学的一位好友,在国外老人院从事的就是社工职业。一些出现心理疾病、家庭问题的人或弱势的老人都是工作对象。它是社会与家庭的联结,一个过度,一个衔接,像某种润滑剂。剧中还提出了网络暴力的问题,有时看似正义的东西,其实是一种从众的恶,是未经过思考的暴力。这种暴力很可怕,它有时能改变一件事情的真相,造成扭曲……这也是剧中探讨的意义所在。
家庭的爱
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空洞,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很重要。乔安的家庭出现变故,本来就存在的矛盾更是放大,冷漠、迁怒、破碎,没有笑脸,像一块冰,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那种冷是隔着屏幕看得出来的,很压抑……比较善于观察,多年的文字工作,别的能力没有培养,感知力倒是不错,也看见过形形色色的家庭,各种各样的夫妻相处模式……不管怎样,常常觉得,家庭生活调整好,惠及的至少是三个人吧,或者更多,还有上下隔代,家是一个社会小单元,每个人把自己的日子过健康,也许某种程度上是最大的造福社会吧。很多自己生活过得一塌糊途,无心经营的人,却总在指导别人怎么过生活怎么教育孩子,有时,常常百思不得其解,那有什么说服力呢?扯远了……外在的永远只是外在的,普通人真正重要的不过身边的几个人而已。
明白乔安为什么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怒,她有伤痛,并且没有得到身边人的关爱……而改变是从她先生开始的。他的内心也积了很多怨,儿子的意外同样是痛,夫妻之间的冷漠和忽略也是痛,而女儿的叛逆是加剧一层的痛,他的痛不会少一点,不过他是男人,更理性而已。他也不想回家面对像冰箱和火药桶一样的脸,但是常识告诉他,一方面改变一点,另一方的相处模式也会跟着变化,总需要有人先去做点什么。也许,只是在痛苦时告诉她,很正常,生活还得往前走;或者只是抱抱她,给她做一顿饭;带她去一个曾经爱去的地方……告诉她,还有他,可以一起去面对……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足够的耐心。他们的关系慢慢复苏,只是早晨出门前的一个便当盒,只是对视的片刻温情,只是一种来自于家人的默契……对家人好才是最有益的投资,因为他们才真正的跟你悲喜相关。可多少人不明白这一点,注意那些虚荣和外在的东西……剧集也在探讨一个家庭的关爱,它回到了爱的主题。如果那些犯罪的人得到的爱多些,如果家人能及早警觉,也许不至于封闭走极端?那个律师,普通人家,也经历了低谷和不理解,他们携手走过来了,彼此眼里还有光,经历了一些事,感情在递进,那种一起经历后的递进和融化;思悦一家,经历了各种无助,也走过来,不属于他们的不要了,日子还得往前走,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可以好好吃顿饭;那个罪犯的家人,恨不得从世间消失,也得面对,那个带罪的儿子去了,他们还要赎他的罪,这是他们活着的意义……原谅不原谅已没有意义,追究于一个事件本身也毫无意义,背后的探索才有意义。也许,不助长一种恶,我们需要听到更多的声音。
乔安骑车走在郊外,好像看到死去的儿子,对她说,阳光总在乌云的后面,往前走吧。
后面,我看哭了几次,剧集拍得克制,逻辑清晰条理,毫不煽情,我只是被深深触动,对编剧、导演及演员充满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