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这些年

标签:
文化《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改版定价26 |
分类: 养心殿 |
紫禁城是个地方,《紫禁城》是本杂志。
今年年初应社里要求所写的《牛年话牛》周历出版了,于是办公室的同仁们起哄每人拿着一本让我签名。给朱老师的那本随手写了个顺口溜,其中两句道:同来三载经三改,共办一刊用一心。说起来,我来这本刊物的时间不长。千禧年(2000年)进故宫先做了五年的文物展览,80年院庆(2005年)之后才蒙领导看重调到《紫禁城》。掐指一算,虚院龄已有十年了。05年于我个人,是个角色的大转换,所思所为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之前自己搞研究,现在帮别人出成果;之前忙时干体力活,现在忙时干脑力活;之前闲时无压力,现在没有闲时;之前同事间称兄道弟一派江湖气,现在同事间都叫老师一派学院气,之前有劲没地使,现在有劲不够使;之前波澜不惊,现在天翻地覆。之前所做的都有规矩程式,熟悉之后就游刃有余了,现在所做的就是在不停的打破规矩程式,像转圈笼里的松鼠一旦跑起来就停不下,停下就会摔倒。
这一切都因为《紫禁城》。
《紫禁城》杂志是故宫博物院的一本刊物,目前故宫共有三刊:院刊、学刊、紫禁城。其中只有《紫禁城》是面向大众的文化普及类读本,其余二者都是纯学术期刊。《紫禁城》自1980年创刊至今已近30年了。
1980年开始,由香港出版发行,定价港币5-10元;1985年定价港币10-18元;1995年改为季刊,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定价5元;1998年起,由繁体字版改为简体字版,定价8元;2000年起,定价10元;每期52页,定价10元。

2009年1月正式改版成普通读者能接受的月刊,每期128页,定价26元。新刊没有了板块,只有栏目;新刊不再奢华,只有朴实;新刊不再铺陈,只有紧凑;新刊不再靠精美的大图片装门面,而是靠强大的作者群撑腰。
记得在豪华版的时代,我曾经编辑过一个俄罗斯宫廷文物展的选题,为其拟定名称为:“远去的奢华”。不想一语成谶了。但是人是很奇怪的,人脑就像电脑,常常删除垃圾,留下的都是有用的东西,或者就像《镜花缘》中的唐敖,吃了肉芝,放个大屁,于是以前所做的破文章全都不记得了,只剩下些精彩美妙的字句涌动心间。冯氏喜剧中一句精彩的台词也常常被人套用,即:某某某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我亦如是,两年来沉重的挣扎好像是发生在别个身上,自己的心里只记得些美好。虽然欣喜回归了普通,却常常怀念过往。豪华版改版了,我也很怀念它。
看着那一大摞厚厚重重的刊物,甚至有些遗憾,我曾想杂志要是再这样出一年,我真可向别人夸耀了。夸什么?夸自己年纪轻轻已经著作等身了,不论是高度,还是重量。其实这两年的豪华版很具有收藏价值,印刷精美、设计大气、装帧奢侈,前无古人,后暂时也难有来者。只是现在要想凑齐也已经相当不易了。
好了,改版毕竟是好事。向更多的人传播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传播故宫文化,是我们的使命。让更多的人,看得见,买得起,读的了,是根本。下一步我们会努力让更多的人,愿意看,愿意买,愿意读,这是方向。最后要让更多的人,喜欢看,喜欢买,喜欢读,这是目标。牛年,我们新刊的第一期封面用了牛的形象,第一篇用了我《牛年话牛》的文章,让《紫禁城》从牛年开始,牛起来吧!
前一篇:我见青山多妩媚——江南第四日
后一篇: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