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江南第四日

标签:
旅游 |
分类: 御花园 |
前一日的中午到的龙泉,先到龙泉市博物馆旁边的宾馆住下。饭后依北京同事所给的电话打过去,告诉对方我们是故宫来调查龙泉所存陈万里资料的。所谓对方,是指一位当地的贤达——叶先生。
叶先生退休前曾任当地文化局长、政协副主席,如今是当地作协的名誉主席。在龙泉文化界面子极大,人脉极广。更兼其祖上曾在民国时期做过陈万里考查龙泉的向导。先生日记常常提到:在龙泉大窑考查住在叶家云云。叶家与万里先生感情很深,对故宫也就特别的亲切,每每有故宫人来,都少不了要请叶家出面接待,从中斡旋。所以此行来时,同事给了几个人的电话,但特别强调一定先联系叶家,叶先生会为你们安排好一切的。
果然,电话打过去,老头很热情,推掉了所有事情,下午就来到宾馆相见。问明来意,便带我们去档案局、博物馆了解情况,查找资料。
龙泉不大,在此间两日竟都未见到出租车。只有摩的和三轮在街上揽客。叶先生六十多岁,却精神矍烁,迈开两腿一下午带我们转了大半个龙泉市区。
第二日又安排车,带我们去他家老宅。老宅所在的那个地方,名字很美,唤做“小梅”。小梅便是龙泉窑旧址的集中地了,当年在这一片儿曾密密麻麻的挤着百来座瓷窑。规模较小的窑,发掘后均已回填,留了一个最大的窑的考古现场,有专人看守,预备着以后建立博物馆用。
叶先生一到,看守的老师傅立即开了门。粗粗的了解了一下当时烧窑的状况。观后一起到叶家吃午饭。
老宅就在离窑址最近的村里,陈万里先生当年就在叶家居住。所以,现在于门前立起了陈万里塑像,房子也改称为陈万里旧居(其实那是叶先生的旧居)。旧居二楼先生住过的房间收拾得简朴干净,不同的是桌上放了些窑址随手捡来的碎瓷片,显出居住者身份的不同和爱好的特别。
离开旧居,离开大窑,离开小梅。又去了几个小地方。叶先生饶有兴致,我却觉得没有记述的必要了。因为主要的任务已经完成,并且自己感冒的症状已初有显露,人有点打蔫儿,早早回到宾馆。
不过毕竟是初到龙泉,而且这里地处偏远,来一次不易。歇了没一会儿,还是和同事们出了门。叶先生已自回家了,我们倒也落得自在。信步在街上走着,看留槎阁,买龙泉剑,吃晚饭。饭后往回走,在宾馆门口的小青瓷店里买纪念品。我的很快就挑好了,不过作为略懂的点儿陶瓷知识的人,不能只顾自己合适,还要帮同来的几位挑选。这个器形太难看了,这个烧疵了,这种颜色不是龙泉的主流色彩,这个盖是影青的,和这梅子青的壶根本就不是一套……后来听说,那天降温了,在路边门脸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不得不吃药的地步。
内省时常觉得惭愧。同行的四个人属我看上去最壮,别人好好的,我却歇菜了,丢人啊。这病的远由在于我不懂得南方冬季穿衣的技巧。从北京来的时候穿了一件很厚的外套。穿着冒汗,脱了拿着累赘,不穿晚上出门又冻得不行。头天随叶先生在龙泉市内急步行走,出了许多汗,晚上赴宴过于托大,没穿外衣,依然是急步走去走回。第二天早上起来嗓子就有点疼,自以为能扛过去,于是不露声色的忍者。谁想到晚上又有“寒夜采购”一出。到底没抗住。
在宾馆里喝过甜味的感冒冲剂,蜷在双层棉被中,想起陈万里先生,不禁有些羞愧。想当年,兵荒马乱,时局动荡,条件比现在必定艰苦一万倍。先生一年间曾八下龙泉,住在山野,吃在农家,在龙泉这穷乡僻壤奔波探访。其艰苦与危险如今已不可想。先生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方方面面的琐碎之事也都写在其中,里面常能读到如:“回到旅店,吃了两个鸡蛋,一包花生米,几个芋艿,一点五加皮,这是我的午餐。人家请我去吃饭,我是谢绝了。”“回寓吃了一碗鸡子炒饭。”“煮熟好的新鲜菱,就权当一餐午饭。”“因为司机要用午饭,停留十五分间。我则以花生米充饥,在我此实为寻常事。”“我则依然面包两枚,烧了一锅新鲜菱,亦复自得其乐,兴趣极浓。”“这一处遇险的地方很危险,如果司机者一不当心,硬要过去,那末连车带人,就会翻到大溪里去,因为外轮离路边,只有尺余地位,过此就要翻下。试想自数十丈的高处掉下去,一切还能不粉碎么?”等等。
想到先生曾言道:“我于旅行并无其他特长,自审能耐劳吃苦四个字而已。其实不能耐劳吃苦者,不独有旅行要发生许多困难,什么事都不能办,我自己晓得不配做阔少,或者是阔老,只好谨守此四个大字。”
先生是中国艺术摄影第一人,陶瓷考古第一人,更懂医擅文,且是民国时代的徐霞客。论起来先生的过人之处恐怕就源于吃苦耐劳这几个字。
又想起先生曾说:“愈能体会,愈觉有味,这或者就是我的人生观,所以虽在水阻路断的今日,还是精神滂沱,毫无沮丧之意。”
我躺在被窝里,想来想去,愈体会,也愈觉有味。于是鼻涕滂沱,毫无振奋之意,沉沉昏睡过去了。
今日口占:
出门离家二千里,
卧病龙泉身无力。
追慕先贤行至此,
才知还差八千里。
诗注:病中不论平仄,学古风全压仄韵。段子又一则:叶先生家祖上就与万里先生交好,相互感染,叶家的遗传里也比带有这样的基因。所以六十多岁的年纪,走起路来我们都追不上。李博士伴其左右山南海北的一通胡侃,过不多久,额头上冒着蒸汽退下来说:老先生太厉害了,我跟他聊天,想让他走慢点,可是他说话归说话,速度一点都没变。太厉害了。
陈万里先生日记一篇
我还是比先生矮一截
窑址
窑址
窑址
先生也许也曾这样坐在床上看瓷片(陈万里旧居)
坐在先生用过的书桌前
大窑前,和叶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