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信?信谁?信些什么?为什么信?

(2007-06-21 15:54:27)
分类: 养心殿
 

西藏归来连续一个月发了十余篇文字,本想就此收手。没想到昨天见到网友的留言质问:谁信啊!于是不免又要就着西藏的话题再说点儿什么。

网友的质疑很自然,也没有错。因为首先我没去过文章里谈到的赛宗寺,其次和雪域王子的交流绝对属于不用负责任的闲聊胡扯。所以如果没有这事,也很可能。

不过对于信与不信的事,倒是还想多说两句。

有句话叫做:“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有说“信则灵”的。这往往是算命先生们的口头语,为自己的失败打个伏笔,留条后路。于是乎准了是因为信了,而不准则是因为不信,也就是没有真心配合。所以准与不准并不取决于算命先生的能力,而是取决于被算者的诚意。这里涉及到了信与不信的问题。

另外,最近浏览一个学习催眠的朋友的博客,看到里面一些有关催眠的介绍,首要的原则是接受者一定要充分信任催眠师,才能成功。这里面也涉及到了信与不信的问题。

最后来说说我和雪域王子的交谈。在“新浪网友”质疑之前,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假,我真是连想都没想过。这的确是有违马老前辈所教导我们的批判原则。应该说我对他所说的深信不疑。为什么?原因有三:一、他是藏人,而我不是。二、那是他家乡,而我没去过。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从心里愿意相信。从小读过很多佛教故事,听过很多神话传说,到现在还没长大。就像现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成年人一直认为真的有圣诞老人存在一样。我也容易在意识里自然的接受虚幻的美好事物。

从这里就想到了我当年的那篇《藏着的故宫》,在夜游紫禁城那部分我写到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于是很多读者问:你真的遇鬼了吗?一开始我也没想到,会有人这么当真。但是现在我懂了。就像我相信雪域王子一样,因为:一、我是故宫的,读者不是。二、故宫是我的单位,而读者来的不多。三、读者在心里像我一样希望这美好的遭遇是真的。

从这里我想到了文学这东西。它是允许夸张和虚构的,因为它是文学。夸张和虚构本身没有错,因为其目的不是为了骗人,而是为了表达他心里想说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所以从屈原穿梭时空、结交神仙的《离骚》,我们看到的是他本人对美好人格的追求;从曹植洛水遇神、缠绵悱恻的《洛神赋》,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现实遭遇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眷恋;从李白的游仙诗,我们看到的是他对逍遥世界的向往;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现实世界的愤恨;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我们看到的是他要用神怪故事来说教的用心。从我的《藏着的故宫》,看到的是我对过往的沉迷和对故宫的热爱。从雪域王子讲述赛宗寺的故事,看到的是他对佛祖的信仰和对家乡的依恋。从西藏辛苦的磕长头的人们身上,看到的是他们充实的内心和简单的快乐……

有时候信了,才能有所得。如果过分计较事情的真相,反而会忽略对方所要表达的本意。本意和真相本来并不矛盾,但是有时候只有忽略一端才能发现另一端。

想来爱怀疑的人往往会取笑爱轻信的人愚昧,其实反过来爱轻信的人也往往会嫌弃爱怀疑的人扫兴。一方经常上当,而另一方则经常错过。

谁也别说谁了,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正所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如此,就不要轻易的“并线”了吧。“蹩”人会挨骂的。毕竟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交通环境。

 

注:对于“新浪网友”的批注,本人很感谢。作文回答也不是针对你,更不是恼羞成怒的跳起来要反驳什么,只是确有所感,故而便有所言。最后说的那些话也只是善意的调侃,希望不要误会。放宽心态有时候能得到更多。

此文为博大家一笑,欢迎回帖讨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