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温外西路
经过这次的夜游,我决定来故宫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将所有未开放的区域走熟。首先就去那一夜迷路的地方。
西出隆宗门是一片宽阔的空场,再往西有高高的宫墙,层层的院落和宏大的殿宇。越过“游人止步”的牌子,我总有一种享受了特权的感觉,只一道门便在瞬间切换了喧嚣与宁静。 在工作时间,很少有像我这样的闲人,偌大的空场,只有个把来去匆匆的身影,没人注意我。这反倒使我有了一份闲适随意的心情,去好好品位那夜晚不曾看清的破败与辉煌。
隆宗门西,斜对着永康左门,进去不远就有朝南的慈宁宫大门,门口立着两只一人来高的鎏金麒麟。麒麟是百兽之长,头上长了一对肉角,虽然很威猛,却没有攻击力,所以是仁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可历史上的第一只麒麟,却是出现在群雄并起、礼崩乐坏的春秋。据《春秋公羊传》载,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有人在郊外见到怪兽,把它打死了。孔子认出这就是麒麟,哭喊道:“孰为来哉?孰为来哉!”他不明白这仁兽,在如此的乱世,还跑出来做什麽?颜回死的时候,孔子曾说:“天丧我啊!”子路死的时候,孔子曾说:“天绝我啊!”见到这只死麒麟,孔子感叹道:“吾道穷矣!”这麒麟的命,便如同孔子的命。本可为苍生带来万世的太平,却偏偏生不逢时。麒麟被当作怪兽打死了,满怀抱负的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麒麟的死,使孔子触类伤情,他用双手捂住脸,痛哭了起来,泪水浸透了衣襟,在理想的破灭与彻底的绝望中死去。所以《春秋》也就只写到这一年,史称“获麟绝笔”。孔子与麒麟的悲剧命运,至此还远未结束。后来儒家被尊为正统,麒麟也成为祥瑞。然而他们终于还是被帝王玩弄于鼓掌之上,一个作了统治的帮凶,另一个则成了看门的小狗。这辛酸的讽刺与无礼的亵渎,不仅延续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同时也突显于这几百年的皇宫中。麒麟身上的金已然不那麽鲜亮了,从剥落的地方露出里面的青铜来,头顶和鼻尖的部分,已被摸得乌黑发亮了。我不忍心再去羞辱它们,于是只发了一通感慨,便进院去了。
跨过慈宁门的槛,眼前呈现出一座重檐高耸的庞大宫殿,这就是慈宁宫了。历代太后的大寿庆典都在这里举行,她们死后的棺椁也停放于此。
清初后宫的蒙古“奇女子”——孝庄皇太后,在入关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孝庄姓:“博尔济吉特氏”,闺名:“大玉儿”。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下福临,后来即位改元顺治,庄妃就成了皇太后。顺治英年早逝,幼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太后又变成了太皇太后。
这位皇祖母对小孙子康熙很是疼爱,因此康熙亲政后对太皇太后十分感激和敬重,每天亲自到慈宁宫问安,悉心照料着奶奶的起居生活。太皇太后去世后,康熙万分悲痛,一直住在慈宁宫里,直到太皇太后的棺椁移到朝阳门外的殡宫后才离开。
后来乾隆的母亲孝圣皇太后,也在这里住了四十余年。
出了慈宁宫往西有寿康宫,往北有寿安宫,也都是太后太妃们的居所。我在这里粗略的转了一圈,就往西华门那边去了。
老远就看见,倚着故宫的西墙,有一栋长长的板楼。虽然加了仿古的屋顶,仍能看出是解放后的建筑。这座远远高出围墙的大楼,就是今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所在。听说当年的北京没有什麽高层建筑,王府井旁边的北京饭店就算是高的了。可是后来发现,从饭店的西窗户,竟能看见故宫以西的中南海。于是为了安全起见,才在这里树起了一道“屏风”。
不知道这栋楼是出自谁的手笔,竟能和谐于故宫的整体风格,乍看之下倒也不觉得突兀。
紧挨着这座共和国建筑的东面,还有一座民国建筑——宝蕴楼。溥仪宣布退位以后,外朝部分尽属了民国政府。这座带有浓厚西洋风格的小楼,就是那时的产物。
宝蕴楼再往东走就是武英殿。现在看起来虽然有些破败,但武英殿在历史上却至关重要。当年的李自成打进北京,逼死崇祯,建立大顺国,就是在这里登基做了皇帝。起义军进城不久就被腐蚀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兵。如狼似虎的满洲兵蜂拥南下,杀进了北京城,李自成败逃。清兵进了皇宫,江山再次易主。而统兵南下的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弟弟、顺治皇帝的亲叔叔——多尔衮。多尔衮占领了紫禁城,封闭了其他的宫殿,等待顺治入关,而他自己就住在武英殿处理日常事物。曾经住在这座宫殿里的两个人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然而也都有着同样悲剧的命运。因一个陈元元,已降的吴三桂突然倒戈,李闯王兵败身死。由于爱上大玉儿,引来小皇帝的怨恨,多尔衮身败名裂,死后还被开棺鞭尸。
野史小说里的故事当然不足采信,但正史的记载也未必就一定真实。所谓的史书,也不过都是历朝历代皇族的家史,到处充斥着无耻的谄媚与肉麻的逢迎。几乎每个真龙天子降生时,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要麽雷电交加、天象异常,要麽红光满室、香气四溢,如果这些描写都是真实的,那麽只能得出这样一个荒谬的结论:皇帝们都是外星人!所以,有时我宁愿去相信那些有人情味的“野史传说”。例如说,多尔衮与大玉儿是一对有缘无份的恋人,我就愿意相信。因为在这枯燥的历史与僵硬的宫院中,总算还存留着一些生气与浪漫。
武英殿东有一座元代的石桥,乃是宫中最古的建筑物,因其曲线完美,有如自天上截取的一段彩虹,故名断虹桥。桥名如此美丽,不禁令人想起西湖边的“断桥”,以及许仙与白娘子那段凄美的传说。所以每经此桥,便总觉得它关乎爱情。
遥想当年,大玉儿与多尔衮都正值风华正茂,一个当上了太后,另一个打下了江山。一个住在慈宁宫,另一个住在武英殿。两处都在外朝的西路,白天很远,夜晚却很近。每当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时,夜风微凉,树影轻摇,一个婀娜的女子,款款步出慈宁宫,穿过十八棵槐树的小路,向南走来。这时武英殿边的断虹桥上,早已矗立着一个高大的身影。在桥头,四目相对,走上前,执手轻呼,相拥倚栏杆,四周静籁唯流水潺潺......也许紫禁城中真曾有过这样的夜晚,也许全是我的想象。
站在断虹桥上,除了有的可想,更有的可看。轻盈匀称又稳健牢固的桥体刀法纯熟又洗练细致的雕刻,都显示出这是一件出自名家之手的艺术精品。青白石的桥面,汉白玉的栏杆,望柱间的18块栏板都在正反两面雕刻了极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并以荷花、牡丹、萱花、蜀葵、菊花等10余种花卉图案衬底。望柱顶端雕刻了姿态各异的狮子。有的昂首挺胸,正襟危坐;有的侧身扭头,回顾四周;有的左爪舞瓢,右爪持裙:雄师戏耍彩球,母狮抚弄爱子。幼狮们依偎在母亲身边,或爬、或伏、或翻、或滚,娇态毕
现,活泼可爱。其情态生动自然,雕刻细腻精绝,堪称绝品。由于断虹桥在建造时选材精良,结构合理,所以自建成以来,从未经过重建和改造,到今天依然坚固如初。
流连徘徊在这座古桥上,不知不觉中忘了时间,路线里闭馆的音乐响起,提醒着游人们离去。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胆量,再去重走紫禁城的夜路了,于是也急忙回办公室取自行车,下班出宫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