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花”的调谢与“尖子教育”的悲哀
羊慧明
去年的这个时节,成都的媒体抢先刊播了一条让所有人扼腕叹息的消息:北大医学专业博士女生在双流机场跳下天桥……看了这则新闻,我惊呆了!两天前我还见到过她,是在一个医生朋友那里。她的妈妈还让我和她聊了一会儿。我清晰地记得,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文静、优雅的可爱女孩,只是白净秀气的脸上少了血色。谈及世事人生,她特认真,挺有主见,当时,我不知道她有严重甲亢病,只觉得她身上少了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快乐。这么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一瞬间就……我真的希望那不是真的。但又的确是让我痛苦久久挥之难去的事实。
她是当年宜昌的高考状元,以650分的高分轻取北大,本、硕、博连读,可以说是前途无量,谁会想到她会走上这条路!我不懂医学,我不知道甲亢和紧张的压力有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觉得,她肯定是个缺少快乐的女孩,如果她是快乐的,她会轻生吗?我不能想象她十几年中为赢取“高考状元”所付出的身心代价,只能这样推想:当一个被捧为“状元”的孩子即便如愿进了最高学府,她也不可能轻松下来。当许多“状元”扎堆堆挤在一块儿,那些争强好胜习惯了要争第一的“状元”之间,又得开始新一轮较劲,沉重的压力始终伴随他们。而一旦不能被捧为“第一”,那种失落感和打击可想而知,为什么北大、清华不断有硕士、博士轻生自杀?为什么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自杀而且其大部分是轻少年?为什么青少年中有那么多人走极端?具体原因因人而异,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些轻生的、走极端的大多是不快乐的人。
我们这种高考制度,中学只把北大、清华等几所“王牌”名校作为目标的升学竞争,不仅伤害了非尖子生其实也摧残了尖子生。中学把本校多少多少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作为形象广告,“状元”成了学校吸引生源扩大财源的廉价广告代言人。为了多出“状元”,手段五花八门,最沉重的莫过于:让儿童一进校门就被逼投入残酷的考试竞争,以考分排座次,分优生劣生,老师只对“尖子生”报以笑脸,对“差生”另眼相待,使儿童从小就感觉到歧视,和人分等级的不公。实际上,学校只重视几个“尖子生”,对非尖子生则是一种伤害。试想一想,一个娃娃,从小就让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感到自悲,这对他们的心灵和自信心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心理学原理表明,不要说对孩子,对成人都是这样:不断强化他(她)们不行的心理暗示,真的就会变得不行。这种以成绩排名次的做法,是非常残忍的!不仅伤害了非尖子生的心灵,那种受歧视感和自尊心受摧残的自悲感,使他们容易分生怨恨和极端的情绪。马加爵是怎么造就的?“愤青”是怎么造就的?很大程度是不知不觉的怨恨教育造成的。
我去考察过欧、美的学校,人家不以成绩分数排名次,甚至不允许公布成绩,老师会对每个学生说:“你很棒!”以同样的微笑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被爱,被尊重,自信、平等、开心。在那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快乐的。美国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快乐的人是不大会走极端的。
羊慧明
去年的这个时节,成都的媒体抢先刊播了一条让所有人扼腕叹息的消息:北大医学专业博士女生在双流机场跳下天桥……看了这则新闻,我惊呆了!两天前我还见到过她,是在一个医生朋友那里。她的妈妈还让我和她聊了一会儿。我清晰地记得,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文静、优雅的可爱女孩,只是白净秀气的脸上少了血色。谈及世事人生,她特认真,挺有主见,当时,我不知道她有严重甲亢病,只觉得她身上少了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快乐。这么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一瞬间就……我真的希望那不是真的。但又的确是让我痛苦久久挥之难去的事实。
她是当年宜昌的高考状元,以650分的高分轻取北大,本、硕、博连读,可以说是前途无量,谁会想到她会走上这条路!我不懂医学,我不知道甲亢和紧张的压力有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觉得,她肯定是个缺少快乐的女孩,如果她是快乐的,她会轻生吗?我不能想象她十几年中为赢取“高考状元”所付出的身心代价,只能这样推想:当一个被捧为“状元”的孩子即便如愿进了最高学府,她也不可能轻松下来。当许多“状元”扎堆堆挤在一块儿,那些争强好胜习惯了要争第一的“状元”之间,又得开始新一轮较劲,沉重的压力始终伴随他们。而一旦不能被捧为“第一”,那种失落感和打击可想而知,为什么北大、清华不断有硕士、博士轻生自杀?为什么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自杀而且其大部分是轻少年?为什么青少年中有那么多人走极端?具体原因因人而异,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些轻生的、走极端的大多是不快乐的人。
我们这种高考制度,中学只把北大、清华等几所“王牌”名校作为目标的升学竞争,不仅伤害了非尖子生其实也摧残了尖子生。中学把本校多少多少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作为形象广告,“状元”成了学校吸引生源扩大财源的廉价广告代言人。为了多出“状元”,手段五花八门,最沉重的莫过于:让儿童一进校门就被逼投入残酷的考试竞争,以考分排座次,分优生劣生,老师只对“尖子生”报以笑脸,对“差生”另眼相待,使儿童从小就感觉到歧视,和人分等级的不公。实际上,学校只重视几个“尖子生”,对非尖子生则是一种伤害。试想一想,一个娃娃,从小就让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感到自悲,这对他们的心灵和自信心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心理学原理表明,不要说对孩子,对成人都是这样:不断强化他(她)们不行的心理暗示,真的就会变得不行。这种以成绩排名次的做法,是非常残忍的!不仅伤害了非尖子生的心灵,那种受歧视感和自尊心受摧残的自悲感,使他们容易分生怨恨和极端的情绪。马加爵是怎么造就的?“愤青”是怎么造就的?很大程度是不知不觉的怨恨教育造成的。
我去考察过欧、美的学校,人家不以成绩分数排名次,甚至不允许公布成绩,老师会对每个学生说:“你很棒!”以同样的微笑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被爱,被尊重,自信、平等、开心。在那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快乐的。美国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快乐的人是不大会走极端的。
前一篇:严查官房勾结 才能搞掂房市
后一篇:献给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