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能不能再降降
姜春康
http://blog.shm.com.cn/attachments/2011/01/112750_201101172047471o1kM.jpg
芝罘区的王老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他得病生拿了不少药,大有“看不起病”之感,他感叹:药价,能不能再降降?的确,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仍是百姓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的现象。
实际上,政府一直在调节药价。两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从2010年的12月12日起,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十七大类药品。芝罘区的多家医院数据显示,降价药品包括治疗中常用到的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如45.6元一支的头孢曲松降到38.8元,降压药卡托普利从34元降到22.1元……
药价下降,对老百姓来说,当属利好消息。从本质看,药品降价关键是把药品生产、流通环节所得的过高利润降下来,减轻广大消费者的药费支出负担。尽管一些药企和行业人士在极力反对,政府还是“铁了心”要将更多药品降价,只为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可药品降价,并非说降就降的事儿,而是系统工程,需科学制衡,需全社会通力努力。因药品“产销食物链”利润可观,加之一些不法商贩玩回扣推销,一些昧心医疗机构乱开药,导致不同地方、不同医院药品价格都差异很大。因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必不可少。据悉,我市的芝罘区、莱州市等7个县市区已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全部按规定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县市区也一并纳入实施范围,最终实现全覆盖。
众所周知,药品消费属于不对称消费,除日常用药外,患者吃什么药、吃多少药,基本都在医生指导下“被动”消费,而受利益驱动,医疗机构更喜欢高价药品。但,药品并非越贵越好,对症下的药才是最好,如只要皮试不过敏,青霉素虽便宜却仍是最好、最无副作用的抗菌素。这样的医药知识,需要消费者主动学习,也需要卫生局和医院等部门的“灌输”。购药不攀高、将不必要消费剔除掉,既有利于消费者把钱袋子捂得更紧,又会成为药品降价的有力补充。
当然,药品降价更要防止“降价死”和替代药,这就要求公众和舆论监督跟上去。许多消费者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政府宣布降价不久,一些常用药很快“降价死”。不少药企旧药换“马甲”,用“狸猫换太子”推出替代药,成分大同小异,“身价”却高许多。这时,就迫需全民积极参与到立体监督中来——卫生部门监督、消费者监督、媒体监督,以此来有效遏制药企和医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花招。只要曝光不法药企和不良医院,受益的将是我们每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